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陈刚父论诗

标题包含
与陈刚父论诗
少陵久矣跨鲸游,近说西江沸不休。 双井发源注南海,百川分港失东流。 君怀正印高悬眼,我抉玄关笑点头。 半世工夫缘底事,旁人却作等闲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杜甫曾经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而今西江的繁华盛世更是让人瞩目不已。 双井水系源于南海,犹如百川汇集而成,正如我们身处的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中华文化更如滚滚长江,源远流长。 老杜作为文化人的典型代表,具有远见卓识的慧眼,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自有他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而我则开放心态,对这些现象保持乐观和欣赏的态度。 半辈子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出于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但有些人却把这种追求看得很普通,觉得稀松平常。
去完善
释义
1. 少陵:指杜甫,这里代指诗坛泰斗。杜甫曾居住在长安南郊的少陵,故后世称之为“少陵野老”。 2. 跨鲸游: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寓言,比喻志行高远、凌驾众生。这里形容杜甫的诗歌成就。 3. 西江:指宋代江西诗派。西江沸不休,表示江西诗派的争论议论一直不断。 4. 双井:指黄庭坚,他出生于江西修水县双井村,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5. 注南海:这里比喻黄庭坚的诗风影响深远。 6. 百川:泛指各地诗人的作品。 7. 分港:河流分流,比喻诗人的风格各不相同。 8. 君怀正印:指陈刚父具有卓越的鉴赏能力和评判标准。 9. 高悬眼:形容陈刚父眼光独到,能够发现优秀之作。 10. 我抉玄关:作者曾由基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能够领悟诗歌的真谛。 11. 等闲求:形容他人对诗歌的鉴赏水平较低,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杜甫的"少陵"诗风以及其后的西江诗派(以黄庭坚为代表)作为开篇,彰显了诗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对诗歌发展的深刻理解。颔联则讲述了诗人从两个源头出发,川流不息地传递着文学的养分,同时也暗示了诗歌传承中可能存在的分歧。 颈联是此诗的高潮部分,一方面赞扬了陈刚父的眼力和观点,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此话题的理解和会心一笑的态度。尾联则以“半世工夫”为切入点,表明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同时也暗含了对他人将此事视作平常的不以为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更表达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自豪感和对诗歌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陈刚父论诗》是宋代诗人曾由基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正值宋朝末年,国家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时期,曾由基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曾由基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他原本是一位官宦子弟,但由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文学的热爱,决定放弃仕途,转而投身于诗歌创作。他的这一决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做官才是正途。 此外,曾由基所处的时代正是宋朝的衰落期。金国对宋国的侵略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民生疾苦。同时,宋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党派纷争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曾由基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