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辙
宦辙驰驱尘满襟,解鞍呼酒小登临。
天垂碧处秋江浄,山弄紫时西日沉。
韩记合还渠老手,王诗似不要新吟。
撑天拄地吾儒事,过耳飞禽空好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官场上奔波劳碌,尘土满身,停下来稍作歇息,去酒吧喝一杯。抬头看到湛蓝的天空映衬着平静的江水,秋天的景色真是美啊;太阳慢慢落下,山峦映照出紫色的余晖。回想起韩愈的文章和老王的诗句,不禁觉得这都是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我们作为知识分子,要关注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步,不能像鸟儿一样只看眼前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宦辙》:该诗选自明朝诗人曾基的《宦辙》组诗。"宦辙"意指官员的行踪,这里用来说明诗人四处为官的经历。
1. 宦辙驰驱尘满襟:描述了诗人为了仕途而四处奔波的生活,风尘仆仆,身上的衣物都沾染了尘土。
2. 解鞍呼酒小登临:诗人稍作停歇,解下马鞍,呼唤着美酒,登上高处欣赏风景。
3. 天垂碧处秋江浄:描写秋天时节,江水清澈,天空低垂,碧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江水相互映照。
4. 山弄紫时西日沉:太阳即将落山之时,紫色的霞光在山间荡漾,显得格外美丽。
5. 韩记合还渠老手:这里提到的“韩记”指的是韩愈的游记散文,诗句表达了诗人认为韩愈的文章应当被后人传颂。“渠老手”是自谦之词,表示作者觉得自己写不过韩愈这样的大家。
6. 王诗似不要新吟:诗人认为王之涣的诗歌已经相当出色,不需要再有新作去锦上添花。
7. 撑天拄地吾儒事:形容儒家学者的责任重大,要承担起撑天拄地的重任。
8. 过耳飞禽空好音:诗人以过耳即逝的飞禽之声比喻那些短暂而易逝的事物,表达出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去完善
赏析
《宦辙》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基在宦途奔波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风尘仆仆地赶路,途中解鞍歇息,呼酒登临,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颔联通过对秋江景色和夕阳西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则通过提及韩愈和王之涣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与执着。尾联则以“撑天拄地”的形象比喻,揭示了诗人肩负的儒家使命,并表达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格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宦辙》是明朝诗人曾由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政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作为一位文人官员,曾由基亲身经历了这一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这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在个人生活方面,曾由基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升迁。他曾在京城为官,也曾被贬到地方任职。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官场的人事浮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他都始终保持着一颗清廉正直的心,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在时代背景方面,明朝晚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一方面,社会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政治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改革事业,试图挽救国家的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
综上所述,《宦辙》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晚期的动荡社会,诗人曾由基通过描绘自己的从政经历和对世事的感慨,表达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