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胡讲书赴张国录讲席之招良月也

标题包含
胡讲书赴张国录讲席之招良月也
初日融霜泮水清,鹄袍翔集宿中庭。 先生有道如阳月,太白占祥聚德星。 安定重来阐湖学,横渠端坐讲西铭。 自怜一唯无传久,避席何时觌典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阳光驱散寒霜与露水,天鹅齐聚在庭院之中。 您这位老师如同温暖明亮的月亮,您的品行正如璀璨的星星照亮学生的心灵。 您来到这个学校重燃知识的火光,用心讲述每一篇经典文章。 我非常惭愧自己的才能不足以传播您的智慧,期待有一天能与您面对面地学习。
去完善
释义
1. 初日:这里指刚刚升起的太阳。 2. 融霜:融化了霜冻。 3. 泮水:古时的学校,出自《诗·鲁颂·泮水》。 4. 鹄袍:鹄是指天鹅,鹄袍在此指学生们的校服。 5. 翔集:指飞鸟聚集在一起。 6. 中庭:指庭院之中。 7. 先生:对老师的尊称。 8. 有道: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9. 阳月:象征光明的月亮,此处喻指德行高洁的老师。 10. 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的象征。 11. 祥:预兆,征兆。 12. 聚德星:聚集道德之星,意指吸引了许多品德高尚的人。 13. 安定:此处可能是指安定书院。 14. 阐湖学:阐述并发扬湖湘地区的学术传统。 15. 横渠:张载(字横渠),北宋著名理学家,开创关学。 16. 西铭:张载的名篇《西铭》,主张天人合一。 17. 自怜:自己怜惜,对自己处境的哀叹。 18. 一唯:只有一种见解或观点,此处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传承的。 19. 避席:离开席位,表示尊重或尊敬。 20. 觌典刑:见到典范,意指希望有朝一日能遇到值得学习的老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胡讲书赴张国录讲席之招良月也》,作者是南宋的曾由基。首联“初日融霜泮水清”,以清晨阳光融化霜雪、江水清澈的景致喻指新学期的开始,充满生机与活力。颔联“鹄袍翔集宿中庭”,描述了学子聚集在讲堂前的场景,其中“鹄袍”比喻求学者,寓意众多贤士齐聚一堂。颈联“先生有道如阳月,太白占祥聚德星”,是对张国学者的赞誉,言其品德高尚,学问精湛,恰如明亮的月亮照耀四方。尾联“安定重来阐湖学,横渠端坐讲西铭”,赞美张国录讲解儒家经典,引导学子学习。最后两句“自怜一唯无传久,避席何时觌典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忧虑,希望能追随典范,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胡讲书赴张国录讲席之招良月也》是南宋诗人曾由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约公元1140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然而,北方的金国仍然对南宋构成威胁,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防御政策。在文化方面,南宋延续了北宋的文化传统,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曾由基是一位才学出众的文人,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上一展才华。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成功。这使他感到沮丧和无奈。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而是选择了以讲学为生。 在这首诗中,曾由基描绘了自己应邀到张国录家中讲授学问的场景。他以“良月”作为诗的开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接着,他通过描绘书房中的景象,表达了对自己学问的自信和对知识的尊重。最后,他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和他人的期望,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是诗人曾由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和对知识的尊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