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宜春北岩
宦躯真沐漆,放怀北岩去。
行行如蔍境,渐入幽绝处。
湿翠欲沾衣,晴云乱生屦。
滩声时抑扬,岚气互吞吐。
松寒韵笙竽,碣石状钟虡。
朱实袅碧藤,白羽明翠坞。
提壶忌人醒,市醑邀我沽。
野果枝头寻,水乐空中度。
饮少辄颓玉,山灵劳拱护。
起来一凭栏,件件是佳句。
此景几百年,却待予全付。
吟成石点头,喜极石应语。
何处一鸣鹤,而作赏音和。
仰峰人所仰,隔江不受呼。
正如山中人,九诏不一顾。
传闻唐卫公,挟册曾此寓。
臯夔读何书,瑰誉响千古。
一生拗介甫,政坐读书误。
公乎傥可作,同草遂初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长年的朝官生涯,而今终于可以洗刷风尘,踏上北岩,让心灵得以释放。走在陌生的山路,进入这片与世隔绝的幽静之处。湿润的绿色仿佛要沾湿我的衣裳,晴朗天空中的云朵纷乱如同我的鞋子。河水时不时的涨落,两岸的山雾在吞吐间展现出无尽的魅力。松树间的风声好像吹奏的乐器,而石碑则像是敲响的钟磬。挂在青藤上的果实嫩绿欲滴,小鸟站在花枝上欢快地歌唱。提着酒壶不敢让人看见,只买一些甜酒来招待朋友。寻找野果的过程充满乐趣,山间小溪的水声空灵飘渺。喝了一点就醉得玉山倾倒,在这美好景色中,宛如被山神守护。起来时倚着栏杆,发现每件小事都充满了诗意。这个美好的地方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等待我去全部领略。我的诗歌让石头都为之感动,山间的仙鹤也为此欢快的歌唱。山峰是人们崇敬的对象,即使距离很近也不能呼唤它。就像山中之人一样,无论多少次传召都不会有所回应。传说唐代的李靖曾经在这里停留,翻阅古籍的他,声誉流传千古。然而他的好友王安石却因为过于专心读书,终身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陪同他一起撰写诗文,追寻最初的梦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宜春:江西宜春市,古代有“江南佳丽之地”之称。
2. 北岩:位于宜春市区的北部的一处自然景观。
3. 宦躯:做官的身躯。
4. 漆:指下雨。
5. 麓境:山脚地带。
6. 湿翠:湿润的绿色植被。
7. 晴云:晴朗天空中的云朵。
8. 屦:鞋子。
9. 滩声:河滩上的水流声。
10. 岚气:山林间的雾气。
11. 松寒韵笙竽:寒冷的松树间回荡着乐器的旋律。
12. 碣石:刻有文字的石碑。
13. 钟虡:钟磬架。
14. 朱实:红色的果实。
15. 白羽:白色的羽毛。
16. 提壶:拿着酒壶。
17. 市醑:买酒。
18. 饮少辄颓玉:喝了一点就醉了。
19. 山灵:山神。
20. 仰峰:仰望山峰。
21. 九诏:多次征召。
22. 卫公:唐代开国功臣李靖的谥号。
23. 臯夔:指的是两位古代贤臣——臯陶和夔龙。
24. 拗介甫:指南宋著名文人王安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游览宜春北岩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生动地展现了北岩的优美景色和独特氛围。他以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山间的小径、湿润的翠竹、变幻莫测的白云、湍急的溪流、缭绕的岚气等自然景观;同时也刻画了山中的松树、果实、泉水等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陶醉在这迷人的风景中,流连忘返,甚至觉得每一处的景致都足以成为佳句。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唐卫公(李靖)的故事,表达了对他学识和人格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堪称一首优美的山水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宜春北岩》是明代诗人曾由基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初期,大约公元1368年至1644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从元朝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明朝的建立为文人墨客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在明朝初期,曾由基的生活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他原本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但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这使得他对世俗功名产生了厌倦,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在这种心境下,他曾多次游览宜春北岩,以抒写自己的情感。
在曾由基生活的时代,明朝初年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这种时代背景使得文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游宜春北岩》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