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洗马池
昔日曾闻洗马池,悠然此景在西溪。
风生水面波纹细,日上堤边树影低。
水底青天沉翡翠,波中明月浸琉璃。
何如花下退朝去,喜看鸳鸯戏石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就听说洗马池的故事,现在这里的美景就在西溪。
微风吹过水面,涟漪层层扩散;阳光洒在河堤上,树影婆娑。
水底映出的蓝天如翡翠般宁静,波光粼粼的湖面恍若月光浸润的琉璃。
在这美景中,若能如古人般赏花作乐,欣赏鸳鸯在河边嬉戏,该有多么惬意!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指诗词作品的主题或主题句。
2. 洗马池:古代供官员洗马的池塘,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方。
3. 悠然: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4. 西溪:一个地点名,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5. 风生:风吹起的水面波纹。
6. 日上:太阳升起。
7. 树影低:树木在阳光下投下的影子较低矮。
8. 水底青天:水底映出的天空景象。
9. 沉翡翠:翡翠指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水底的倒影。
10. 波中明月:波浪中的月亮倒影。
11. 浸琉璃:琉璃是一种半透明的宝石,这里用来比喻月光在水波中的倒影。
12. 花下:花草树木之下。
13. 退朝:指官员退朝回家休息。
14. 喜看:喜欢看。
15.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常相伴游,这里用来象征和谐的爱情。
16. 戏石矶:在石头上嬉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洗马池”,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首联“昔日曾闻洗马池,悠然此景在西溪”,让人想起古代皇帝的洗马之处,同时传达出诗人对西溪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接下来两联,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生动地呈现了洗马池的美景:“风生水面波纹细,日上堤边树影低”,描述了湖面在微风拂过时的波光粼粼以及阳光照耀下树木倒影的情景;“水底青天沉翡翠,波中明月浸琉璃”则展现了碧水映照天空,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画面,形象且唯美。
尾联“何如花下退朝去,喜看鸳鸯戏石矶”,表现了诗人向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渴望如花儿般在美好的景色中度过闲暇时光,观赏鸳鸯戏水、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整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见解,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洗马池》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僧释道济(又作道行)所创作。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大约公元8世纪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佛教文化在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和感悟。释道济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宗教色彩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释道济的生活经历颇丰。他早年出家为僧,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这首《题洗马池》中,他以洗马池为背景,通过对马儿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在这个时期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唐朝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