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夫人挽诗 其三
旧倚韩康伯,高堂坐累茵。
曩先归厚夜,今又失灵椿。
族党千车会,阶庭五鼎陈。
季能当大事,无负玉堂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依靠着韩康伯,高大的厅堂里坐着满是垫子的座椅。
在以前的日子里回家团聚,如今又失去了那位灵巧的人。
家族中的大家齐聚一堂,庭院里陈列着五种丰盛的佳肴。
这个季节是重要的时刻,不辜负那些在宫殿中等待我们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胡夫人:胡夫人是此诗主人公,具体身份不详。
2. 周麟之:宋朝诗人,生平事迹不祥。
3. 韩康伯: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韩康伯,但此人名字具体是哪三个字不详。
4. 高堂:古代对房屋的正厅的敬称。
5. 累茵:形容座椅上铺设的垫子厚实。
6. 曩(nǎng):以往,从前。
7. 先归厚夜:这里可能指的是已故的韩康伯或胡夫人之一在临终前托付亲人。
8. 灵椿:古以椿树喻长寿,此处可能暗示胡夫人的离世。
9. 族党:同族亲属。
10. 千车会:形容家族人数众多,有众多车辆。
11. 五鼎陈:原指陈列五种食材的大鼎,后泛指丰盛的饮食。
12. 季能:兄弟中排行最后者。
13. 当大事:承担重要事务。
14. 无负:不辜负。
15. 玉堂人:指地位尊贵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周麟之的《胡夫人挽诗 其三》中,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胡夫人生前的尊荣和死后的哀痛。首先,“旧倚韩康伯,高堂坐累茵”描述了胡夫人曾经的尊贵地位和生活环境,她曾是家族的支柱,受到众人尊敬。然而世事如梦,逝者已矣,“曩先归厚夜,今又失灵椿”则表达了诗人对胡夫人去世的悲痛和对生命的无常感慨。
接下来,“族党千车会,阶庭五鼎陈”刻画了胡夫人去世后,家族为她举行的隆重丧礼。尽管人已逝去,但她的家族依然为她举行了盛大的丧礼,体现了他们对她的尊重和爱戴。
最后,“季能当大事,无负玉堂人”是诗人的寄托和期许。他希望胡夫人的子女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继承母志,不负母恩。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和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逝者逝世的悲痛,也有对生者生活的期许。诗人通过对胡夫人一生的生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家庭和亲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和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胡夫人挽诗 其三》周麟之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在这期间,国家经历了从五代十国到宋朝的过渡,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
周麟之是北宋的一位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并无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他的生活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可能有些许波折和困顿,但整体上仍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
在周麟之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盛行,士人阶层对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他们重视家庭伦理,尊老爱幼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外,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人们普遍相信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观念。这种文化背景下,周麟之为悼念胡夫人而创作的挽诗,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