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次朱子发稧饮碧泉
不牵春草咏池塘,且对山泉共举觞。
碧玉涌波清见底,戏鳞依荇款成行。
杯盘草草情逾厚,淡话平平味更长。
亦有浯溪耸天石,待镌佳颂压元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春天的芳草在一旁静静生长,我们对着山泉一同畅饮。碧绿的湖水涌动,清澈可见底,鱼儿们在水草间游动。虽然茶盘简陋,但友情却比那山水还要深厚;随意交谈的日常小事,品味起来却更加悠长。这里也有高耸的天石,等待着刻下精彩的颂词来镇压众口。
去完善
释义
1. 春草:春天的草
2. 池塘:水池,水塘
3. 山泉:山间的泉水
4. 举觞:举起酒杯庆祝或祝福
5. 碧玉:绿色的玉石,这里指代清澈的泉水
6. 涌波:波浪翻滚
7. 见底:能见到水的底部
8. 戏鳞:鱼在水中游动
9. 依荇:依附在水草上
10. 款成行:慢慢地排成队列
11. 杯盘:杯子和盘子,这里指代酒席
12. 草草:粗糙简单
13. 情逾厚:情谊更加深厚
14. 平平:平常普通
15. 味更长: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16. 浯溪:地名,位于湖南省祁阳县
17. 耸天石:高耸入天的石头
18. 待镌:等待雕刻
19. 佳颂:优美的赞颂文
20. 压元郎:超过欧阳修(字元郎)的碑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碧泉边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首联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与山泉共享欢乐时光,将春天的美好融入其中。颔联通过描绘清泉中的游鱼和水草,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宁静。颈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友情之深以及闲聊中的乐趣,使得整体画面更加饱满。尾联则以浯溪的天石作为比喻,暗示了这次聚会的美好值得铭记,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全诗语言朴实而情感深厚,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次朱子发稧饮碧泉》是南宋著名诗人胡安国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2年,正值南宋初期。
胡安国,字正甫,号芗林居士,福建建瓯人。他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南宋初年。这个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国家政治混乱,战乱不断。胡安国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及第,后来因家世渊源进入官场,历任州县官职。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勤于政务,颇有政绩。
在这个特殊时期,胡安国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些贡献。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失望。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辞官归隐,回到故乡福建建瓯,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福建建瓯的家乡,胡安国结识了朱子发,两人成为了好友。朱子发是一位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学者,他的为人和学识对胡安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子发喜欢游历山水,品尝美酒,与友人畅谈诗文。有一次,他与胡安国相约到碧泉游玩,并在那里举行了宴会。胡安国为纪念这次聚会,写下了这首《奉次朱子发稧饮碧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