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崔白喧晴图

标题包含
题崔白喧晴图
黑头禽笑白头禽,头白多因计虑深。 栖向柳条犹不稳,从风斜折更关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黑头的鸟儿笑话白头的鸟儿,头白是因为考虑得太多。 栖息在柳树枝上尚且不安稳,随风倾斜折断更让人担心。
去完善
释义
1. 黑头禽:指年轻的鸟。 2. 白头禽:指年老的鸟。 3. 计虑深:指心思重、顾虑多的意思。 4. 栖:栖息,这里指鸟站在树枝上。 5. 柳条:柳树上的枝条。 6. 不稳:不稳定,这里形容鸟站在树枝上并不稳定。 7. 从风:随风,顺着风向。 8. 斜折:倾斜的树枝。 9. 关心:挂心,这里指鸟对风吹斜树枝的情况感到担忧。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喧闹的晴天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先,诗人用“黑头禽笑白头禽”作为开头,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状态。这里的“黑头禽”象征着年轻人,充满活力和生机;而“白头禽”则象征着老年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以“白头多因计虑深”揭示了老年人的稳重与忧虑,强调了生活的经验和智慧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鸟类在柳树枝上的栖息情景,传达了社会的纷繁复杂和人心的不安定。诗中的“栖向柳条犹不稳”暗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而“从风斜折更关心”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对于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许。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崔白喧晴图》是南宋诗人胡安国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距离靖康之耻(1127年)已经过去40年,中原地区沦陷在金人手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形势岌岌可危。 胡安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然而,在这美好的画面中,他却感受到了一丝悲凉。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以这幅画为引子,表达了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此外,胡安国的一生也充满波折。他曾历任官职,后因受到政治迫害而辞官归隐。他在官场上的经历使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在思考如何在这个乱世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以及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