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丫头岩思先大夫 其二
慈颜何在杳难承,教子生来重一经。
谩向人间拾青紫,岂胜衣彩日趋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慈颜:指母亲的脸,这里代指母亲。
杳:形容看不见,毫无踪迹。
承:继承。
生来:出生以来。
重:重视,看重。
一经:指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
谩:欺骗,虚假。
青紫:原指官职的显贵,这里指名利。
衣彩:穿衣打扮,这里指讲究穿着。
趋庭:原指奔赴朝廷,这里指听父亲教诲。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重过丫头岩思先大夫 其二》中,诗人胡安国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深刻理解。
“慈颜何在杳难承,教子生来重一经”两句,以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已故父亲的思念之情。在这里,“慈颜”指的是诗人的父亲,他虽然已经离世,但其慈爱的面容仍然深深刻在诗人的心中。而“教子生来重一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传承家学的信念。
“谩向人间拾青紫,岂胜衣彩日趋庭”是对诗人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青紫”在古代是官吏的象征,这里用来表示诗人曾经的仕宦生涯。诗人认为这种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并不能比得上在家里接受教育、陪伴亲人的时光。这两句诗句透露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过丫头岩思先大夫 其二》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政治家胡安国(1074-1138)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38年,即胡安国逝世的前一年。此时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但仍在金国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一年里,胡安国的人生经历丰富而波折。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积极推行儒家治国理念,努力维护国家安宁与社会稳定。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权力角逐,他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此外,胡安国还面临着家庭方面的困扰,他的妻子离世,使他深感悲痛。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初年的社会状况复杂多变。一方面,金兵南侵,国土沦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权臣争斗激烈,政局动荡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安国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一方面关注国家命运,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另一方面又感叹个人的身世浮沉,渴望回归山林的宁静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