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碧泉
买山固是为深幽,况有名泉例可求。
短梦正须依白石,澹情好与结清流。
庭栽疏竹客驯鹤,月满前川寺补楼。
十里乡邻渐相识,醉歌田舍即丹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购置一座山林,为了寻求深沉和幽静的环境,何况还有名泉可供探访。在短暂的梦境中,依赖这纯洁的白石作为依靠,平淡的情怀使我更乐于结交那些清泉般的友人。庭院里种植的稀疏竹林间,客人与驯化的仙鹤共舞,月光洒满前面的河流和寺庙,似乎给寺庙增添了一层梦幻的楼影。在这十里的乡村邻里之间,我们逐渐熟识彼此,放声歌唱、沉醉于田园生活,仿佛就已经抵达了仙境。
去完善
释义
《移居碧泉》是一首描绘作者搬到山间居住的诗。下面是每句诗的注释:
1. 买山:指购买山地或山林以修建住所。此处指作者的居所。
2. 深幽:指环境宁静、幽雅的地方。
3. 名泉:指著名的泉水。这里指碧泉。
4. 白石: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友人的别号或名号。
5. 清流:清澈的水流。此处可能指碧泉的水。
6. 疏竹:稀疏的竹子。
7. 驯鹤:经过训练的鹤。
8. 月满:月亮升起,照亮周围的环境。
9. 寺补楼:可能是指寺庙建筑上的钟楼或鼓楼。
10. 十里乡邻:指离作者住处十里的邻居。
11. 醉歌田舍:在田间的小屋里唱歌。
12. 丹邱: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胡安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以“买山固是为深幽”开篇,点明了自己移居碧泉的缘由——寻求深幽宁静的生活。接着,他以“况有名泉例可求”呼应首句,强调碧泉的宜人之处。
在诗歌的第二联,诗人表达了他的生活理想:“短梦正须依白石,澹情好与结清流。”这里的“白石”和“清流”象征着纯洁无瑕的自然环境,诗人希望在这里找到短暂的梦想寄托,让心灵得到净化。
诗的第三联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庭院里种着稀疏的竹子,客人与鹤相处和谐;夜晚,月光洒满前方的河流和寺庙,仿佛给寺庙增添了一层华丽的面纱。这些细节都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喜爱。
在最后一联中,诗人提到与十里乡邻逐渐相识的过程,以及他在田舍饮酒唱歌的乐趣。这里,诗人表现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胡安国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移居碧泉》是南宋诗人胡安国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南宋朝廷在宋孝宗的领导下,正努力恢复中原,然而北伐屡屡失败,国家局势颇为紧张。
胡安国在这个特殊时期选择了归隐田园,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官员,但目睹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决心辞官回乡,过起平静的田园生活。他在碧泉山麓购置了田产,修建住宅,开辟园林,取名“碧泉书屋”,寓意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宁静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胡安国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的问题,许多文人学者纷纷选择归隐山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局势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胡安国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他的诗歌作品传达出对人生价值和美好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