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聚集和分离在虚空中来回,乡野村夫悠然自得地靠着竹杖观看。
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无所依托的,遮挡月亮和星星制造出无数的麻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这是唐代诗人郭震的一首五言诗。
2. 聚散虚空去复还:描述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时而聚集,时而消散。“虚空”指天空,比喻云在空中不断变化。
3. 野人:乡村的平民百姓。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4. 闲处:在闲暇的时候。
5. 倚筇(qióng)看:靠着竹杖观看。这里的筇是竹子的一种,可以用来制作手杖。
6. 无根物:无根的植物或物体,这里用来比喻云。
7. 蔽月遮星作万端:形容云的变化万千,时而遮挡月亮,时而遮住星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云”为题,诗人郭震通过云的聚散变化,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空幻。诗中的“野人”一词指的是普通人或隐士,他们悠闲地倚着竹杖观看云彩的聚散,表明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欣赏和超脱的态度。然而,对于自身,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也是无根的、虚空的,就像云彩一样,时而遮蔽日月,时而消散无踪。这首诗歌寓情于景,借云之聚散,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郭震的《云》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初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郭震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
在人生际遇方面,郭震的一生经历了诸多坎坷。他曾担任朝廷官员,但因直言敢谏,多次遭到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关注民生疾苦,用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现实关怀和人文情怀。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朝初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追求非常热烈。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郭震的《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他以云为载体,通过对云的变幻无常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