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观
文正活国手,颇恨见不及。
宦游识其孙,想像高冠岌。
岂但为交承,自是贤友执。
尤思谈性命,微到鬼神泣。
吾曹饮沧海,百川羹一吸。
失却大官味,卷舌舐泥汁。
因依既云久,临别百忧集。
去去好护持,雨荷终不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正,一位杰出的国家手艺人,令人惋惜相见太晚。
在他的官职生涯中,我结识了他的孙子。想象着他高洁的品质如同戴着的冠帽一样坚硬挺拔。
我们不单是为了结交,更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特别是谈到生命和人生哲理时,就如同能够感动鬼神一般引人入胜。
我们就像喝下大海,百川的精华汇聚在一餐之中。即使失去了高级的官职,我们也会努力保持口舌的灵活。
既然我们已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在离别之际自然会充满忧愁。
离去吧,愿你好好保重,就像雨滴不会打湿荷叶一样。
去完善
释义
《送王观》注释如下:
1. 文正:这里指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谥号为“文正”。
2. 活国手:指范仲淹在朝廷中力主改革,对国家和人民有重要贡献。
3. 宦游:指官僚的游历或宦途经历。
4. 高冠岌:形容王观(即诗中的“其孙”)高尚的品质和才学。
5. 交承:交往,交际。
6. 贤友执:优秀的友人。
7. 性命:指人生哲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探讨。
8. 微到鬼神泣:形容谈论的内容深刻感人。
9. 饮沧海:比喻诗人与王观的友谊深厚。
10. 大官味:指高位者享用的美食。
11. 卷舌舐泥汁:讽刺高位者失去了真正美好的东西。
12. 因依:依赖,依靠。
13. 雨荷终不湿:这里暗示希望王观在离别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表达不舍与祝愿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与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志趣。诗句中提到的“文正活国手”可能是指宋朝的文学家欧阳修,他以文才横溢著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与朋友在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韵味悠长,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观》是南宋诗人吴可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此时的南宋朝廷正面临金国的压迫,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吴可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体察民间疾苦的文人,写下了这首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的诗篇。
在这一年里,吴可与友人王观即将分别,他们在这首诗歌中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笔调描绘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他们作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同时,通过描写江边的离愁别绪,展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和难舍难分的情感。
总的来说,《送王观》这首诗是在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愁别绪,更表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与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