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拜谒黔宁王庙

标题包含
拜谒黔宁王庙
曾聆玉帐肃徽音,俯仰清祠感慨深。客袂尚馀他日泪,羁怀不改旧时心。耳闻种德都成玉,眼看栽松尽作林。每岁骑箕滇海上,手分云液散甘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听过军营里传来的威严之声,在一座座神圣的祠堂中感叹万千。如今远在他乡的游子,依然带着过去的情谊和怀念。那时的德行如同栽种的种子,如今已经开花结果,那些曾经亲手栽下的松树,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片树林。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是骑着箕山来到滇海之上,手中拿着神奇的云液,仿佛是一场甘甜的雨露,撒向了人间。
去完善
释义
《拜谒黔宁王庙》: 这是明朝诗人张洪创作的一首赞美诸葛亮庙的诗。 注释如下: 1. “拜谒”:拜访;谒见。这里指去黔宁王庙参观。 2. “黔宁王庙”: 指的是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庙宇。 3. “曾聆玉帐肃徽音”:曾聆听在军营中诸葛亮肃穆的教诲。 4. “俯仰清祠感慨深”:在诸葛亮庙前,回想起往事,心情激动。 5. “客袂尚馀他日泪”:“袂”是衣袖的意思,“他日泪”指的是昔日的泪水。 6. “羁怀不改旧时心”:羁旅之人仍然保持着过去的心情。 7. “耳闻种德都成玉”:赞扬诸葛亮的品德高尚,种植美德如同培育美玉一般。 8. “眼看栽松尽作林”:看着栽种的松树都变成了树林,象征着诸葛亮的后代继承了他的遗志。 9. “每岁骑箕滇海上”:每年在西南方向祈祷祈雨。 10. “手分云液散甘霖”:诸葛亮用手中的扇子为百姓祈求甘霖滋润土地。
去完善
赏析
《拜谒黔宁王庙》是一首描绘祭祀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的诗篇。在诗中,作者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联“曾聆玉帐肃徽音,俯仰清祠感慨深”,描述了诗人曾在黔宁王的庙宇中聆听他的丰功伟绩,感概万分。颔联“客袂尚馀他日泪,羁怀不改旧时心”,表现了诗人虽远离故乡,但心中始终保留着那份赤诚之心。颈联“耳闻种德都成玉,眼看栽松尽作林”,展示了黔宁王美德的传承,如同一棵棵松树茁壮成长。尾联“每岁骑箕滇海上,手分云液散甘霖”,表达了诗人期待每年此时都能像黔宁王那样,为人们带来福祉和恩泽。 全诗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黔宁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拜谒黔宁王庙》是明代诗人张洪在明朝初期创作的诗歌。此时正值明朝建立之初,社会经历了战乱和变革,国家逐渐走向稳定。在明初时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巩固政权,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期间,张洪本人也经历了战乱和生活的不易。他或许曾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或因生活所迫而四处奔波。尽管如此,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敬仰依然坚定如初。因此,当他在拜谒黔宁王庙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拜谒黔宁王庙》。 这首诗表达了对黔宁王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初时期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在诗中,张洪通过对黔宁王英勇事迹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这正是明初时期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也是这首诗成为传世之作的重要原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