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湖
袅袅西风起白波,维舟无奈客愁何。江湖满地人来少,芦苇连天雁去多。咫尺不遑安信宿,百年能得几经过。自怜旧日嬉游处,都被农家插晚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波浪翻滚,小船停泊在此地,无法摆脱忧愁的情绪。眼前的江湖世界人来人往,却很少见到熟识的面孔,大雁成群结队,从天空飞过。眼前的一切好像转瞬即逝,人生短暂,还能有几回路过此地呢?回忆起曾经的游玩之处,如今都变成了农家的稻田。
去完善
释义
1. 尚湖:位于中国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南麓,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得名。
2. 袅袅西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此指秋风。
3. 维舟:停船靠岸。
4.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形容尚湖与诗人之间的距离之近。
5. 不遑:表示时间短暂,来不及做某事。
6. 信宿:再次停留。
7. 江湖满地:形容当时江湖遍地,人们很少来往。
8. 插晚禾:种晚稻,此处指农民在收割稻谷。
去完善
赏析
《尚湖》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回到故乡,但家乡却已发生巨大变化,昔日繁华人烟稀少的江湖之地已经变成了农家的稻田。这种情感的变化既反映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反映出时代变迁对个人记忆的影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尚湖》是南宋诗人张洪在淳熙十年(1189年)所创作的。这一时期,他正身处远离官场的民间生活,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化,对百姓的生活和自然风光有着深刻的体会。
南宋时期的政治形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随着金国的崛起和中原地区的沦陷,南宋王朝逐渐失去了半壁江山。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仍然保持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张洪作为一个生活在民间的文人,他的诗歌更多地反映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在他的笔下,尚湖的美丽景色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载体。通过对尚湖的描绘,他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也传达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