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竹轩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竹轩二首 其一
老竹排簷谁手种,山日未斜寒翠重。 六月散髪叶底眠,冷雨斜风频入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竹排在屋檐下静静生长,是谁在岁月中播种和守护?夕阳还未落下,山间的绿色却已重归沉寂。六月的竹林间,枝叶茂密如同天然的屏障,静谧之中传来夏日的气息。冷冷的雨水伴着微风轻轻洒落,似乎也在轻轻地诉说着梦境中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竹轩:诗人的斋名,诗人以竹自喻。 二首:这是第一首。 老竹排簷:指在屋檐下排列的老竹子。 谁手种:指的是不知是谁种植的。 山日未斜寒翠重:太阳还未下山,山上翠绿的竹子显得分外沉重。 六月散髪叶底眠:六月炎热的天气,诗人却可以在竹叶下悠然入睡。 冷雨斜风频入梦:寒冷的雨和风频繁地吹进诗人的梦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作者以老竹、山日和冷雨斜风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首先,“老竹排簷谁手种”一句,通过描绘老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生命力的赞美。接下来,“山日未斜寒翠重”一句,通过山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对自然的敬畏。然后,“六月散髪叶底眠”一句,通过描绘诗人在炎炎夏日中的惬意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冷雨斜风频入梦”一句,通过描绘冷雨斜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自然的尊重。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轩二首 其一》是宋代僧人释法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轩之中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创作背景如下: 这首《竹轩二首 其一》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在这个时期,禅宗在中国十分兴盛,许多文人和士大夫都参与到禅学的讨论和实践之中。释法具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主要围绕禅学和宗教修行展开。 在这个时期,释法具的生活经历了多次变迁。他曾游历四方,寻找佛法的真谛,也曾担任寺庙的住持,弘扬佛教教义。在这个过程中,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多崇尚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与释法具的诗歌风格相吻合。同时,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和士大夫纷纷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为释法具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综上所述,《竹轩二首 其一》的创作背景包括了诗歌的创作时间、诗人在这个时间段内的人生际遇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释法具这首诗歌的创作环境,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