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床
洞君一榻为谁悬,云帐苔茵不外传。
我醉欲眠非有地,也应重应寝虚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洞君:房间的主人;一榻:一张床铺;悬:挂起;云帐:云雾般的帐幔;苔茵:长着青苔的地毯;不外传:不对外泄露隐私;我醉欲眠:借酒消愁,意指喝醉了想要休息;非有地:没有找到合适的场所;重应:应该重新考虑;寝虚缘:躺在虚无之中。
(房间主人悬挂起的帐幔和地毯不轻易泄露给别人,我喝醉了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休息,也只好重新考虑是否应该在这虚空中入睡。)
去完善
释义
"洞君一榻":指此诗作者陈洵直所待之地的主人。 "一榻"是古代对床的别称。
"悬":悬挂,放置。这里是形容“一榻”被悬挂在洞中。
"云帐苔茵":形容床铺上的装饰物,即云状的蚊帐和长着青苔的褥垫。
"不外传":不传给外人,这里是指这个床铺不轻易示人。
"我醉欲眠":化用李白《庐山谣》中"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句子,意为我喝醉了想睡觉。
"非有地":并非没有地方可睡。
"也应重应寝虚缘":可能是作者的自我宽慰或者自嘲,意思是即使不能在此处休息,也只能认命,再次寻找其他可能休息的地方。其中"重应"可能是作者笔误,应为"重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石床”,实际是在描述一个想象中的、充满神秘感的仙境世界。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巧妙地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首先,诗人用“洞君一榻为谁悬”这一问句引领读者进入仙境的世界。其中,“洞君”代表传说中的神仙,“一榻”则是神仙的床,这个意象是连接现实世界与仙境世界的桥梁。通过这样的设问,诗人引导我们思考这张石床是为谁而设,为谁而建,从而引发我们对于这个神秘的仙境世界的想象。
接着,诗人描绘了仙境的景象:“云帐苔茵不外传。”这里,“云帐”象征仙境中的云雾,“苔茵”则代表了长满青苔的地毯。这种独特的景象营造出了仙境的神秘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仙境的美好。
然后,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这个仙境世界中的定位:“我醉欲眠非有地,也应重应寝虚缘。”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虽然身处仙境,但因为醉酒而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休憩之地。这种自嘲不仅揭示了诗人的率真性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床》是南宋诗人陈洵直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初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陈洵直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期。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段时期,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南宋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国南侵,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抗金救国事业,陈洵直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作品也深受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石床》这首诗中,陈洵直通过对石床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