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无骨箬

标题包含
无骨箬
山中绀箬元无脊,炉里金丹日月开。 不是潜藏杜尘世,有人曾见碧蟾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山里的碧绿竹筒没有脊梁,炉子里的炼丹炉如日月交替般开启。 这并不是为了隐藏远离世俗,有人曾经见过那神秘的蟾蜍出现。
去完善
释义
山中:指作者所处的自然环境。 绀箬(gàn ruò):一种绿色植物,也叫箬竹。 元:原本。 脊:这里指叶片的叶脉。 炉里:指炼丹的丹炉。 金丹:古代道士炼制的药物,据说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日月开:指炼丹过程中,日月光照之下。 不是:并非。 潜藏:隐藏。 杜尘:即“杜市”,形容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 有人:某个人。 曾见:曾经见过。 碧蟾:传说中的一种绿色蟾蜍,有灵性,古人认为它是长寿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无骨箬》是陈洵直的一首颇具特色的诗词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山中绀箬”和“炉里金丹”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超脱世俗、修炼成仙的追求。 首句“山中绀箬元无脊”,诗人以山中的箬叶为喻,寓意着自然之道。箬叶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脊状突起,这象征着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紧接着的“炉里金丹日月开”,则是对炼丹场景的描绘,炉中火光冲天,如同日月齐辉,这也寓含着修炼者内心的炽热与光明。 “不是潜藏杜尘世”,这一句表明了诗人的立场:他并非是要逃避现实、遁入空门,而是要借助修炼之力,达到心灵的解脱。最后一句“有人曾见碧蟾来”,更是表现出了诗人对修炼成果的信心和期待。碧蟾在古代神话中是仙境的象征,这里的意思是,只要内心纯净、意志坚定,就一定能领悟到仙道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无骨箬》是南宋诗人陈洵直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金兵南侵,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此时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在此地避难,并将田园生活作为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 陈洵直便是这时期的文人之一,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早年他曾科举不第,但在南宋初年朝廷重新起用人才时,他被任命为江西安抚使,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江南地区。在这段人生经历中,陈洵直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官场险恶,这也成为他后期隐逸思想的根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洵直开始关注自然,亲近田园,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他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田园风光,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无骨箬》这首诗中,陈洵直通过对无骨箬这种普通植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他的隐逸之志和超脱的心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