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
朵云朝起北山阴,暮入西岗散莫寻。
谁谓植根元不动,自从归后出无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一朵云从北山的阴影中升起,傍晚时分,它飘到了西边的山岗上,分散得无影无踪。谁说植物的根本是固定不动的呢?自从它们回归大地后,就再也没有了生长之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根:指云雾生发的根源,亦为云彩降落之处。这里代指陈洵直的隐居之地。
2. 朵云:云朵。
3. 北山阴:指山的北面。山阴是山的北面的意思。
4. 西岗:西山岗。
5. 莫寻:无法寻找。
6. 元:原。
7. 植根:比喻事物的根基或根本。
8. 动:改变。
9. 无心:没有心思。这里指无杂念地生活。
去完善
赏析
《云根》一诗以云的意象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首句“朵云朝起北山阴”描述了云朵在北山的阴影中升起,暗示着人生如同这云朵一样,从阴暗中诞生。接着“暮入西岗散莫寻”描绘了傍晚时分,云朵消散在西边的山岗上,寓意人生的无常与不可追寻。第三、四句则通过对云朵生成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哲学的独特理解:虽然看似静止的物体其实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即使回归于平静,也仍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波澜。这首诗通过云的形象展示了生命的变迁与无常,同时也揭示了万物皆动的生活哲理,颇具哲理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根》是南宋诗人陈洵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云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哲学的深度思考。在诗人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民族危亡之际,金人南侵,河山破碎,民不聊生。
陈洵直生于南宋时期,身为士人的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颇为忧虑。在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也意识到了自身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应该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自己的思想理念。因此,在创作这首《云根》时,陈洵直将个人的处境及感慨融入了诗中。
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生活在一个忧患意识强烈的文化氛围里,他们关注国家兴衰,民生疾苦,寻求精神慰藉。在这个大背景下,陈洵直以“云根”为主题进行创作,表达了其生命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世界的渴望。他用诗人的敏锐眼光洞察到云根的内涵,将其视作一种超脱世俗的象征,使得诗篇具有很强的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云根》这首诗是陈洵直在南宋战乱纷扰时期创作出的心灵之作。他以云根为引,融入个人经历及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的忧心忡忡。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充满危机和变革的时代背景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