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柳州作

标题包含
九日柳州作
风露凄凄变物华,忽惊九日在天涯。几人对菊能酬节,何处寻山可命车。白发无颜将薏苡,青山有泪听琵琶。一杯回首孤城暮,水阔云深去国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凄凉的秋风露水中,景色也在变化。忽然间,已到了九月天。世上还有几个人会欣赏菊花以应景呢?又该去哪里寻找美景才能满足心意呢?已经满头白发的我,即使吃了薏米也无法回春。而远方的青山,也只能默默含泪听着琵琶声。回首往事,只觉孤单如那暮色中的孤城,四周是一片宽阔的水域和深邃的云层,离国已远,渐行渐远。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2. 柳州: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地区,此处代指诗人被贬谪之地。 3. 风露凄凄:形容秋风露水寒冷之意。 4. 物华:指自然景物。 5. 忽惊:忽然发现的意思。 6. 对菊:在重阳节这天赏菊。 7. 酬节:度过节日。 8. 命车:驱使车辆。 9. 白发无颜:指年老而功名未立。 10. 薏苡:一种草本植物,籽粒可食用或药用。这里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11. 有泪听琵琶:形容听到琵琶弹奏出的悲伤音乐。 12. 一杯回首:饮下这杯酒后回头望向。 13. 孤城:孤单的城市,此处以柳州的孤独形象来喻诗人内心的孤独。 14. 水阔云深:形容视野辽阔,景色深邃。 15. 去国:离开故乡。 16. 赊:远。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风露凄凄变物华,忽惊九日在天涯”中,“风露凄凄”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使人感受到寒露带来的凉意。而“变物华”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化。通过这个景象,诗人表达出时光匆匆、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以“忽惊九日在天涯”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传达出孤独的心境。 颔联“几人对菊能酬节,何处寻山可命车”则是抒发诗人在他乡找不到可以赏菊、寻山的知音的寂寞心情。他以“对菊”“寻山”来暗示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 颈联“白发无颜将薏苡,青山有泪听琵琶”是诗人对年华老去、事业未成的无奈与伤感的表达。其中“白发无颜”象征着诗人年华的老去,而“青山有泪”则寓含着世道的艰辛与不平和诗人的感伤。 尾联“一杯回首孤城暮,水阔云深去国赊”中,“一杯回首孤城暮”代表诗人借酒消愁的心情,而他最终只能感叹“水阔云深去国赊”,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一联以其深沉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出诗人远离家乡、无法实现抱负的孤独与无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柳州作》是南宋诗人张掞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张掞因科举失利而困居柳州,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文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感慨。张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虽未中举,却仍坚守节操,以诗文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惆怅之情,更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总的来说,《九日柳州作》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诗篇,它反映了作者身处困境却依然心怀天下的宽广胸怀,也反映了那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