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荆南精舍

标题包含
题荆南精舍
结屋近荆溪,茅檐绿树齐。竹阴门内外,草色路东西。山翠钩帘入,岚浓扫榻迷。雨侵琴荐湿,花覆笔床低。引涧滋瓜圃,开渠灌药畦。萝穿牵石树,鹤步落花泥。听鸟停杯酌,看云倚杖藜。柳深频见燕,村迥不闻鸡。妇足蚕千箔,儿勤雨一犁。著书藏箧笥,写偈寄招提。日落兵尘起,烟横战马嘶。移家同雁逐,择木羡禽栖。绘景娱亲忆,装潢命客题。邸窗时展玩,归思倍凄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建造房屋靠近清澈的溪流,绿色的树木与茅屋檐相齐平。竹林阴凉遮蔽了门前和门后的世界,绿草地铺满了路的两侧。山间的绿色蜿蜒延伸,窗户就像是被这翠色钩住一般。雾气弥漫,在榻上扫过,让人感到迷茫。雨水滴落在古琴上,花儿也覆盖了笔床。利用山涧的水分滋润菜地,用挖出的渠道灌溉草药园。爬山虎穿过石头和树干,仙鹤踩着花瓣缓缓走过。听着鸟鸣停止饮酒,看着云朵倚着拐杖徘徊。柳树深处频繁见到燕子,而在远方的村落却听不到鸡鸣。妻子用她的双脚照顾着数千张蚕茧,孩子则勤劳地为田地松土浇水。我编写书籍,将它们藏在箱子里,然后书写偈语寄给寺庙。太阳落下,战争的烟尘升腾,战马的嘶鸣响彻云霄。我们随着大雁迁移家园,选择栖息的地方像鸟儿一样善于选择。通过描绘美好的景色让双亲感到愉快,再将这些景象装饰起来邀请朋友们来欣赏。时不时在窗口展示出这些画卷,归乡的思绪越发深沉。
去完善
释义
《题荆南精舍》是清朝诗人张掞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荆南:古荆州南部地区。 2. 精舍:佛教寺庙或道教道观。 3. 结屋:搭建房屋。 4. 荆溪:河流名,位于江苏省宜兴市。 5. 茅檐:用茅草覆盖的屋檐。 6. 齐:整齐。 7. 竹阴:竹林的影子。 8. 扫榻:清扫床铺。 9. 岚浓:雾气浓重。 10. 琴荐:古琴垫。 11. 笔床:卧式毛笔架。 12. 引涧:引导山泉。 13. 瓜圃:种瓜的园地。 14. 开渠:开挖沟渠。 15. 药畦:种植药材的田地。 16. 萝穿:藤蔓穿过。 17. 牵石树:指松树根部缠绕着石头。 18. 鹤步:仙鹤行走的样子。 19. 倚杖藜:扶着藜杖。 20. 柳深:柳树茂密。 21. 频见燕:经常看到燕子。 22. 迥不闻鸡:远离村庄,听不到鸡叫。 23. 妇足蚕千箔:妇女用脚养蚕,完成千张蚕箔。 24. 儿勤雨一犁:儿子辛勤耕耘,完成一次犁地。 25. 著书:写作书籍。 26. 箧笥:箱子。 27. 写偈:撰写佛教经文。 28. 招提:寺院别称。 29. 兵尘:战场上的尘土。 30. 战马嘶:战马嘶鸣。 31. 雁逐:像大雁一样迁徙。 32. 择木:选择树木栖息。 33. 绘景:描绘风景。 34. 邸窗:豪宅的窗户。 35. 展玩:展示并欣赏。 36. 归思:思乡之情。 37. 凄凄:悲伤忧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荆南精舍的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田园生活情结。从“结屋近荆溪,茅檐绿树齐”到“开渠灌药畦”,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之中。诗人用“引涧滋瓜圃,开渠灌药畦”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农村生活的自在与自得。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妇足蚕千箔,儿勤雨一犁”这一细节,展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令人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战争和离乱的忧虑,以及希望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愿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荆南精舍》是唐代诗人张掞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阶段,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在贞观年间,张掞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被贬谪。然而,正是在这种人生低谷的时期,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这首《题荆南精舍》中,他以精炼的文字描绘了荆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虽然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但是底层百姓的生活仍然困苦。因此,张掞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希望统治者能够关心民众,改善民生。这也是唐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