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圃林馆六首 其二
结屋浑依水,为扉半是柴。雨红花落槛,地碧藓铺阶。去住梁间燕,公私水际蛙。清游多感慨,浊酒始开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建造房屋紧邻水边,木门一半是木头一半是树枝。雨水洒落在红色的花朵上,使它们落到门槛处;地面上的绿色苔藓覆盖了台阶。梁间的燕子来来往往,水边的青蛙在公私之间生存。每当出游时总是充满感慨,只有喝下这杯浊酒才能开怀畅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乐圃林馆:古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2. 张掞:古代文人,生平事迹无详实记载;
3. 结屋:指搭建房屋;
4. 浑依水:全靠着水源;
5. 为扉半是柴:门扉有一半是用柴制作的;
6. 花落槛:花朵从栏杆上飘落下来;
7. 地碧藓铺阶:绿色的苔藓覆盖了台阶;
8. 梁间燕:在房梁之间飞行的燕子;
9. 水际蛙:在水边生活的青蛙;
10. 清游:悠闲的游览;
11. 感慨:因外界事物变化而引起的激动;
12.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相对于清酒而言。
去完善
赏析
《乐圃林馆六首 其二》以“结屋浑依水”开篇,写出林馆的环境清幽宜人,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为扉半是柴”描绘了房舍的简朴与自然。紧接着,诗人用“雨红花落槛,地碧藓铺阶”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生命的美丽。 “去住梁间燕,公私水际蛙”两句则以燕子与水蛙为例,表现了林馆的宁静和谐以及自然界中物我两忘的境界。结尾两句“清游多感慨,浊酒始开怀”意味着诗人沉醉于这种美好之中,忘却尘世的纷扰,得以抒发内心的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从选址、建筑、动植物、活动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一幅美好的自然画卷,流露出诗人的隐逸之情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乐圃林馆六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张掞所作。这首诗诞生于公元1148年前后,当时正值金朝统治北方,宋室偏安江南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张掞度过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他在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成为一代儒宗。然而,南渡后的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使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忧虑。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金朝对宋朝的战争仍在持续,这使得南宋朝廷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南宋皇帝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包括推崇儒家思想,以此来凝聚民心。而张掞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也积极参与到了这种社会活动中,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正是张掞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在诗中,他以描绘园林风光为引子,实则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局势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