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泛舟
一百五日又清明,江花冉冉鸟嘤嘤。拂水柳条千万缕,东风不碍酒船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再次来临,花朵盛开,鸟儿歌唱着春天的到来。柳树枝轻轻拂过水面,繁多的柳条在风中摇曳。即使春风吹来,也阻碍不了人们乘着小船饮酒庆祝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一百五日又清明】指清明节。我国旧俗以农历三月下旬为寒食节,规定在此期间不准生火煮饭,过了这天之后就是清明。清明为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扫墓祭祖之日。
【江花】泛指春天盛开的花朵。这里具体指桃花。
【冉冉】渐进的样子。
【鸟嘤嘤】形容鸟儿和鸣的声音。
【拂水柳条千万缕】形容垂拂于水面的柳树枝条繁多。
【东风】指春风。
【不碍】不影响的意思。
【酒船】古代文人墨客饮酒游玩所乘之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南塘泛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首句“一百五日又清明”暗含了清明节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接下来两句“江花冉冉鸟嘤嘤”和“拂水柳条千万缕”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最后一句“东风不碍酒船行”则表达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江南水乡的春日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塘泛舟》张掞
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康熙年间,这是一个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张掞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经常在南塘泛舟,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着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张掞的人生际遇较为平淡。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未达到显贵的地位。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依然不减。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如这首《南塘泛舟》。
同时期,清朝正值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康熙皇帝开明贤能,重视文化教育,使得文人士大夫们有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此外,当时的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一带,文人墨客云集,诗词歌赋之风盛行,为张掞等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良好的创作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