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差灵岩寺主大师详公赴寺
黄纸除书下九天,岱宗西麓镇金田。
鹫峰肃肃臻多士,兰社熙熙抚众贤。
像室光华辉晓日,禅心清净擢秋莲。
山泉自此增高洁,云集十方结胜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张黄色的纸张来自九天的神界,泰山脚下的西部盛产黄金。
山峰上有庄严的神祇汇聚众多贤能之士,兰草之畔熙熙攘攘的人们都在安抚众多的贤者。
神像前的光明照耀着清晨的阳光,静谧之心如同秋天里的莲花一样纯净。
山间的泉水由此变得圣洁,吸引着各方的人前来结缘。
去完善
释义
1. 敕差:皇帝派遣;
2.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的著名寺庙;
3. 主大师:指主要的大师;
4. 岱宗:泰山;
5. 西麓:西边山脚;
6. 金田:原意指金色的田地,这里比喻美好的地方;
7. 鹫峰:本指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山峰,这里用来形容灵岩寺的位置;
8. 臻多士:招揽许多有才之士;
9. 兰社:用兰花来比喻美好的地方;
10. 熙熙:热闹的样子;
11. 抚:安抚,照顾;
12. 众贤:众多的贤能之人;
13. 像室:供奉佛像的地方;
14. 光华:光彩照人;
15. 晓日:清晨的阳光;
16. 禅心:禅宗之心,指静修之心;
17. 清净:无杂念;
18. 擢:拔高;
19. 秋莲:秋天的莲花;
20. 高洁:高尚纯洁;
21. 云集:众多事物聚集在一起;
22. 十方:指四面八方;
23. 结胜缘:结下美好的缘分。
去完善
赏析
《敕差灵岩寺主大师详公赴寺》赏析:
首联“黄纸除书下九天,岱宗西麓镇金田”以天子和五岳之首的泰山为背景,展现出朝廷对于此事的重视以及禅宗的崇高地位。
颔联“鹫峰肃肃臻多士,兰社熙熙抚众贤”描绘了大师详公带领众多弟子和贤达之士共同修行的场景,表达了禅宗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颈联“像室光华辉晓日,禅心清净擢秋莲”通过佛像的光辉和禅心的清净,进一步强调禅宗的理念和精神。
尾联“山泉自此增高洁,云集十方结胜缘”则表达了禅师的到来使得山中泉水都变得高洁,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前来结缘,体现了禅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敕差灵岩寺主大师详公赴寺》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57年,当时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皇帝李璟在位。诗的作者张掞是一位在朝为官的文人,他因才学出众而被皇帝任命为翰林学士,负责起草朝廷诏书。
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局势十分复杂,各地割据势力争斗不休。南唐作为东南地区的强国,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实际上也参与了争夺天下的斗争。在这个背景下,张掞为了安抚民心,提倡佛教,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灵岩寺住持大师的诗。
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寺的宁静与庄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南唐皇帝李璟对佛教的支持和尊重,以此来巩固政权,安定百姓的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