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坐
兵甲初消老壮心,草堂孤坐水云深。忽因风木萧萧起,翻有英雄泪满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兵器与盔甲刚刚被收起,老年的壮志雄心仍在燃烧。在草木丛生的房子里孤独地坐着,周围是一片深邃的水雾和云彩。突然间,风吹动树木发出萧瑟的声音,使得心中涌现出英雄般的眼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兵甲:指战争或军事行动。
2. 消:消失,使不存在。
3. 老壮心:衰老的英雄气概。
4. 草堂:简陋的居所,这里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5. 水云深:形容周围环境宁静而深远。
6. 忽因:突然因为。
7. 风木:比喻父亲。
8. 萧萧:风声或草木被风吹动的声音。
9. 翻有:反而有了。
10. 英雄泪满襟:英雄的眼泪洒满了衣襟。
去完善
赏析
《孤坐》这首诗,以“兵甲初消”四字破题,透露出曾经的战事已经停息,然而作者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退。紧接着的“老壮心”三个字,更显得沉痛。诗人一个人独居在简陋的草堂里,四周是宽阔的水和悠悠的云,这种孤独和寂寥,让人感叹万分。
“忽因风木萧萧起,翻有英雄泪满襟。”突然之间,风吹动着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让诗人想起了许多往事,让他想起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他心中充满了悲痛,泪水不禁滑落衣襟。这一句“翻有英雄泪满襟”,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的敬仰之情,又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坐》是唐代诗人张掞所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孤独时刻对人生、时间的深沉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8世纪,即唐朝的中后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顶峰。然而,同时也伴随着皇权衰微、宦官专权等问题。作为诗人,张掞可能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矛盾和挣扎。他可能经历过人生的起伏,如科举不第、官场失意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孤坐》中,张掞以孤灯、冷月等意象表现了他在孤独时刻的心境,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他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勇气和智慧。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