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法轮寺

标题包含
法轮寺
路转崎岖岭,水藏委曲田。 茂林深似海,古刹湛如渊。 岣嵝未可到,禹碑真谩传。 西林归恐暮,欲去又茫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途曲折迂回的山岭,水边是蜿蜒曲折的田野。 茂密的树林深得如同大海一般,古老的寺庙深邃如深渊。 还没有到达岣嵝峰,禹王碑却早已被广泛传播。 担心在天黑之前无法回到西林,但又迷茫不知该如何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路转崎岖岭:曲折险峻的山岭之路。崎岖,形容山路曲折险峻。 2. 水藏委曲田:水田分布在蜿蜒曲折的地方。藏,指藏匿;委曲,即弯曲,此二字合起来表示水流曲折之处。 3. 茂林深似海:茂密的树林好像大海一样深邃。这里用“海”来形容森林的繁茂和深邃。 4. 古刹湛如渊:古老的寺庙如同深渊般幽静。湛,深也,形容幽深寂静;渊,深渊,比喻深邃幽静之地。 5. 岣嵝未可到:抵达不了岣嵝山。岣嵝,山名,在湖南衡山县北,上有禹王碑。 6. 禹碑真谩传:禹王碑的故事确实流传得有些夸张了。谩传,空传,意指夸张失实的传说。 7. 西林归恐暮:从西林回来恐怕天色已晚。西林,即寺庙西边的树林。 8. 欲去又茫然:想要离开却又感到迷茫。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法轮寺》中,诗人以曲折的山路、蜿蜒的水田为背景,烘托出法轮寺所处的清幽之境。“路转崎岖岭”与“水藏委曲田”,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特点,还暗示了求道的艰难历程。接下来的两句,“茂林深似海,古刹湛如渊”,更是用大海与深渊来形容树林和寺庙的深邃与宁静。 然而,尽管诗人在此感受到了佛法的魅力,却发现自己尚未达到岣嵝境界,而传说中的禹碑也不过是一种虚幻的传说。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产生了一种徘徊在欲去又留之间的迷茫之情。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生道路的复杂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法轮寺》是宋代诗人折彦质的一首描绘寺庙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960-1279年),具体年代不详。折彦质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曾任兵部尚书、御史中丞等职,后因其兄长折可求投降金国而受到牵连,被贬谪至岭南。 在折彦质所处的时代,宋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佛教作为当时的主流宗教之一,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法轮寺位于江南地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折彦质在游览法轮寺时,被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描绘寺庙风光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