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胜业寺

标题包含
胜业寺
故宫余禹迹,胜地属僧家。 古庙松阴合,幽亭竹影斜。 岭云吟外澹,山鸟定中哗。 谴逐成轻别,空怀客路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宫殿余下历史的足迹,这块宝地属于出家人。 古庙周围的松荫汇聚在一起,清幽的小亭子投影着竹叶的斜影。 岭上的云朵在吟唱声中显得平淡宁静,山间的鸟儿在平静中发出喧哗的声音。 被驱逐成为一次轻微的离别,心头空怀着遥远的路程。
去完善
释义
《胜业寺》折彦质 注释: 1. 胜业寺: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镇庐山北麓的“庐山”中的寺庙。 2. 故宫:指已废弃的皇宫,此处借指唐代东都洛阳的皇宫。 3. 禹迹:大禹治水的遗迹,此处用来比喻历史悠久的地方。 4.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胜业寺所在地。 5. 僧家:指僧人,此处泛指佛教修行者。 6. 古庙:指胜业寺。 7. 松阴合:指松树茂密,树荫将寺宇覆盖。 8. 幽亭:指胜业寺内静谧的亭子。 9. 竹影斜:形容竹林的影子在阳光下投射的景象。 10. 岭云:山岭间的云雾。 11. 吟外澹:指诗人在岭云的景色中感受到了宁静与超脱。 12. 山鸟:山中的鸟儿。 13. 定中哗:形容鸟儿在禅定中发出的声音。 14. 谴逐:被贬谪流放。 15. 轻别:轻易离别。 16. 空怀:徒然怀念。 17. 客路赊:遥远的路程。
去完善
赏析
《胜业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胜业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故宫和禹迹成为历史遗迹的见证,而胜地则归僧人所有。古庙中的松树郁郁葱葱,仿佛与寺庙融为一体;幽静的小亭子中,竹子投下的影子显得有些歪斜。远处的山岭之上,云雾缭绕,如同诗人吟咏的声音一样悠扬;山间的鸟儿在宁静的时刻突然喧哗起来。因为被贬谪,诗人不得已离开故地,但心中依然挂念着远方的客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胜业寺》是南宋诗人折彦质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这一年,正值南宋末年,蒙古军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金朝灭亡,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一特殊时期,折彦质作为一名南宋官员,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和痛心。他曾多次上疏建议加强国防,改革政治,但未能引起朝廷重视。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胜业寺位于汴京城外,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寺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成为了人们逃避战乱、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折彦质在游览胜业寺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胜业寺》。 这首诗以胜业寺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佛家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这也正是他在那个动乱时代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