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别许廷惠

标题包含
留别许廷惠
架空作屋才容膝,中有道人能湛然。 门外红尘虽扰扰,枕边清梦自翩翩。 君如海燕时须到,我似江鸥日又迁。 回首石桥桥上月,与谁同赏第三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虚幻的小屋里,我仅能容得下膝盖,但里面有个聪明绝顶的人显得非常淡定。虽然窗外繁华的世界熙熙攘攘,但在我枕头边的清静梦想依然自由飞翔。亲爱的朋友,当你像海上的燕子一样适时来访时,我就像那逐日的江鸥不断迁徙。回头看看那桥上洒满月光的夜晚,又有谁能和我一起欣赏这第三年的景象呢?
去完善
释义
1. 留别:离别时赠送的诗歌。 2. 许廷惠:南宋官员,字舜宗,原名许衡,为避宋理宗讳改名。 3. 折彦质:金朝诗人,曾任太常少卿。 4. 架空:指没有实质,是虚拟的或抽象的。 5. 才容膝:才能容纳膝盖的空间,形容房屋狭小。 6. 道人:此处指隐逸之士。 7. 湛然:非常安静、宁静的样子。 8. 门外红尘:指世俗纷扰的世界。 9. 扰扰:形容纷繁杂乱。 10. 翩翩:轻快的样子,此处指梦境轻盈飘渺。 11. 海燕:燕子的一种,生活于沿海地区。 12. 日又迁:每天迁徙,指不断迁徙的生活。 13. 石桥:一种桥梁形式,用石头筑成。 14. 第三年:诗人和许廷惠第三次分别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告别时的感怀。首联以“架空作屋”的意象表现出诗人的谦逊和淡定,同时又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颔联则以“门外红尘”、“枕边清梦”对比出世间纷繁与内心宁静的矛盾冲突;颈联中,诗人将朋友比作“海燕”,表达出了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而将自己比作“江鸥”,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尾联以“石桥上之月”象征友情,并表达了期待与友重逢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许廷惠》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折彦质所创作的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8年,当时南宋王朝正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时期。在诗人的生活中,这一年是他被迫离开京城临安,前往湖南任职的第二年。诗人与朋友许廷惠告别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忧虑。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王朝不断受到金国的侵略,国土大片丧失,人民生活困苦。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斗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折彦质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感到深深的担忧。 在与朋友许廷惠告别的时刻,折彦质将这种忧虑之情融入诗篇之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留恋和对国家的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他在离别时刻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