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渡海

标题包含
渡海
朝宗于海固愿也,一苇杭之如勇何。 著浅惊呼过又喜,此生是等事尝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朝宗于海本是心愿,轻舟漂杭更显英勇。 忆起浅滩惊呼又欢喜,这一生尝遍等待诸事。
去完善
释义
1. 朝宗:古代诸侯春朝拜见天子。这里借指百川入海之意。 2. 一苇杭之:用一根芦苇作桥就可以到达彼岸,比喻距离很近或事物容易达到。 3. 著浅:陷入浅滩的意思。 4. 等事:寻常之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渡海》,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渡海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 “朝宗于海固愿也,一苇杭之如勇何。”这一句表达出诗人对于海的敬畏和向往之情。“朝宗于海”意味着百川归海,象征着人们对大海的敬仰。“一苇杭之如勇何”则表达了诗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 “著浅惊呼过又喜,此生是等事尝多。”这一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著浅惊呼”表示在渡海中遇到困境时的紧张与担忧,而“过又喜”则是度过困境后的喜悦。诗人感叹这一生已经经历过许多类似的事情,以表现出他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虽然短小,但意境深远,既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又展现了其深沉的人生思考,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海》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折彦质之手,创作于公元1195年前后。折彦质是宋朝末年的一位名臣,曾任兵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遭排挤而辞官回乡。这段时期,正是南宋政权内外交困之时,北方金国不断南下侵扰,朝廷内部又党派纷争,局势紧张。 折彦质在回乡的途中,渡过海峡,看到海上的风浪和波涛汹涌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渡海》诗。诗中描绘了大海的无常和凶险,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忧国忧民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又有浓烈的个人情感,成为了南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