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时兴

标题包含
时兴
夙心旷何许,日暮依林薄。流水不待人,孤云时映鹤。 蒙蒙千万花,曷为神仙药。不遇烂柯叟,报非旧城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心怀壮志,如今却虚度光阴。夕阳西下,我倚靠在稀疏的树林中。时光匆匆流逝,一如流水不会等待任何人;孤独的白云偶尔与仙鹤相映成趣。漫漫花海之中,谁知道哪种花是传说中的仙草灵药?若不遇到那传说中的烂柯老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已经今非昔比了。
去完善
释义
1. 夙心:指早年的心愿、志愿。 2. 旷何许:即"旷在何处",指理想、抱负无法实现。 3. 日暮:傍晚时分。 4. 林薄:树林的边缘。 5. 流水:比喻时间。 6. 不待人:意指时间流逝不等人。 7. 孤云:独自漂浮的云彩。 8. 映鹤:与鹤相互映衬。 9. 蒙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10. 千万花:泛指各种各样的花卉。 11. 曷为:何为,即为什么。 12. 神仙药:长生不老药。 13. 不遇烂柯叟:化用"烂柯人"的故事,指的是得道成仙的人。 14. 报非旧城郭:意思是看到的景象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时兴》是唐代诗人窦群的一首诗作,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思考。诗中表达了诗人向往恬静自然的境界以及感叹时光流转的无奈之情。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诗艺。 首句“夙心旷何许”,表达了诗人对心灵的放逐与追求。“夙心”即早年的心愿,“旷”意为宽广、无拘无束。诗人通过对心灵自由的渴望,传达出对现实生活的反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日暮依林薄”,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树林边的情景。诗人以日暮为背景,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夕阳西下,繁华落尽,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平淡。 颔联“流水不待人,孤云时映鹤”,诗人借流水和孤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水无情地流淌,从不等待任何人;天空中的孤云不时地映照着鹤影。这些景象让诗人意识到时光的流逝,引发了对生命短暂、岁月沧桑的感慨。 颈联“蒙蒙千万花,曷为神仙药”,诗人将视线投向春天的花朵。濛濛细雨滋润着万千花朵,它们如同仙草灵丹,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诗人以仙草比喻花朵,赋予它们神奇的力量,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不遇烂柯叟,报非旧城郭”,诗人提到“烂柯叟”的典故。相传有一位名叫王质的樵夫在山中砍柴,见两位仙人下棋,便放下斧头观战。等棋局结束后,他回到家中,发现已经过了数百年,家乡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人以此故事暗喻世事无常,提醒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真谛。 总之,《时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布局,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时兴》是唐朝诗人窦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95年,正值唐代宗贞元年间。在这期间,窦群的生活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御史、郎中等职,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时代,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然而,朝政依然腐败,官僚贵族过着奢侈的生活,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窦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 在诗中,窦群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接着,他通过“无营生事足,待缺授官闲”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态度,即不求名利,只希望为民众做实事。最后,他以“客路青青草,王孙故故山”的景色结束全诗,寓意着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