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夜坐
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勿谓相去远,壮心曾不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箱子里放着三尺长剑,天空中闪耀着微微星光。不要觉得相距甚远,我心中壮志豪情从不懈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草堂:指诗人的住所。
2. 夜坐:在夜间静坐。
3. 匣中三尺剑:比喻胸中的壮志。
4. 天上少微星:指代星辰,喻指帝王的恩典或崇高的地位。
5. 勿谓相去远:意思是不要说距离太远。
6. 壮心:指豪情壮志。
7. 曾不:即“曾无”,未曾有过。
8. 停:止息,消歇。
去完善
赏析
《草堂夜坐》是唐代诗人窦群的一首描绘壮志豪情的诗作。首联“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手握三尺宝剑,心怀壮志的情景。其中,“匣中三尺剑”象征着诗人的勇气和决心,而“天上少微星”则寓意着诗人立志高远,追求非凡。颔联“勿谓相去远,壮心曾不停”传达了诗人勇往直前的信念:虽然征途漫漫,但壮志豪情从不曾停歇。整首诗以磅礴的气势,彰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草堂夜坐》是唐朝诗人窦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草堂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47年,正值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在这一时期,窦群经历了宦海沉浮,先后担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位,但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贬谪至湖南衡山。在这段人生际遇中,窦群深感官场险恶,遂产生归隐山林的念头。他在草堂度过了漫长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草堂夜坐》,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与此同时,唐朝晚期的社会背景也是复杂的。此时,唐朝国力日渐衰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问题严重,导致民生疾苦、政治腐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远离政治纷争,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窦群也不例外,他选择在衡山的草堂中度过漫漫长夜,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