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
共访青山寺,曾隐南朝人。问古松桂老,开襟言笑新。
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皓彩入幽抱,清气逼苍旻。信此澹忘归,淹留冰玉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一同游览青山寺,这里曾是南朝人们的隐居之地。询问古老的松树和桂树年岁几何,敞开胸怀,谈笑风生。
我们漫步在月色之中,水面倒映着嶙峋的石头。我洗净肠胃中的酒气,你清洗头上的尘埃。
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幽静的心境,清新的气息逼近苍穹。相信这里的恬淡生活能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留连于这清凉如冰、纯洁如玉的美景之中。
去完善
释义
共访青山寺:共同寻访青山附近的寺庙。
曾隐南朝人:这里指的是南朝时期的隐士。
问古松桂老:询问古老松树和桂树的年纪。
开襟言笑新:敞开胸怀,谈论新的见闻和想法。
步移月亦出:走路时月亮也随着人的移动而逐渐显现出来。
水映石磷磷:水面倒映着石头,闪烁着光亮。
予洗肠中酒:我要洗净肠胃中的酒气。
君濯缨上尘:你要洗净冠冕上的灰尘。
皓彩入幽抱:美好的月光映入我深沉的怀抱。
清气逼苍旻:清新的气息逼近了青翠的天空。
信此澹忘归:相信这种恬淡的生活会使人忘掉世俗的烦恼。
淹留冰玉邻:长时间停留在如同冰玉般的宁静环境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窦群与友人王晦伯、朱遐景共同游访慧山寺时所作。全诗描述了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共访青山寺,曾隐南朝人”,诗人以共访青山寺起笔,暗示了这次游访的目的地和参与者的关系。同时,提到南朝人的隐逸生活,为下文对隐逸生活的赞美铺垫了基调。
颔联“问古松桂老,开襟言笑新”,诗人通过询问古老的松树和桂树的来历,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开襟言笑新则表达了在游览过程中,他们之间的愉快交谈和新奇的发现。
颈联“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描绘了他们在月光下漫步的景象,以及水中倒映出的石头闪闪发光的美景。这两句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尾联“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诗人表示他们在游览过程中洗净了心中的烦恼和俗世的纷扰,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升华。最后两句“皓彩入幽抱,清气逼苍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是唐代诗人窦群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唐朝贞元年间(785-805年),这是唐朝中期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贞元年间,窦群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尚书郎、侍御史等职务,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在这段时期,他游历了许多名胜古迹,与友人共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光。这首诗歌就是他与王晦伯、朱遐景共同游览慧山寺时创作的。
贞元年间,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政治上,宦官势力逐渐崛起,削弱了皇权;经济上,由于安史之乱的破坏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文化上,虽然仍有文人雅士致力于文学创作,但总体趋势是趋于衰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窦群等人选择了寄情山水、畅游寺庙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