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黔中书事

标题包含
黔中书事
万事非京国,千山拥丽谯。佩刀看日晒,赐马傍江调。 言语多重译,壶觞每独谣。沿流如著翅,不敢问归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事都在心间,千里山水环绕高楼. 佩戴着宝刀晒太阳,赏赐的马匹在江边调教. 话语需要反复翻译,美酒只能独自歌唱. 沿着河流好像长了翅膀,不敢问何时回归家乡.
去完善
释义
"万事非京国,千山拥丽谯。" 中的 "京国":指的是京城,这里可以理解为唐朝的都城长安;"丽谯":是指壮丽的城门楼。这两句是诗人以自身的视角描绘了远离京城的黔中地区的景色,意味着这个地方与繁华的京城相比相对偏僻。 "佩刀看日晒,赐马傍江调。" 中的 "佩刀":指身上佩戴的武器;"赐马":指的是皇帝赐予的马匹;"傍江":指靠近江边。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当地的生活情景,凸显出这个地区是边陲地带。 "言语多重译,壶觞每独谣。" 中的 "重译":指通过翻译来理解不同语言的意思;"壶觞":指的是喝酒的地方。这两句表明在这个偏远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需要借助翻译才能顺利进行,而且诗人常常独自饮酒解忧。 "沿流如著翅,不敢问归桡。" 中的 "沿流":指的是顺着河流;"著翅":是指飞翔的样子;"归桡":是指归舟。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思考如何顺着河流回到家乡时的无奈心情,暗示他无法轻易地回到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黔中地区风土人情的诗。诗人以京国为背景,将千山、丽谯等自然景色与当地的民族风情相融合,展示了黔中地区的独特风貌。诗人通过佩刀、赐马等细节,展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特点。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使得诗人需要借助翻译来沟通,这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最后,诗人以沿流如著翅、不敢问归桡的描绘,表达了身处异地,心系故乡的深切情感。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生活场景的捕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感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黔中书事》是唐代诗人窦群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10年,当时窦群被任命为黔州刺史,也就是今天的贵州省一带。在赴任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黔中地区的关注和关心。 在这个时期,窦群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在政治斗争中被卷入漩涡,多次遭受贬谪。这次被任命为黔州刺史,虽然远离朝廷,但他仍然尽职尽责,关注民生。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同时期,唐朝正处于唐德宗和唐顺宗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藩镇割据现象日益严重。然而,贵州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受到的政治纷争相对较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好。窦群在赴任途中,看到了黔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感慨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