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蓦山溪

标题包含
蓦山溪
园林晴昼,花上黄峰尾。 莺语怯游人,又还傍、绿杨深避。 曲池斜迳,草色碧于蓝,栏倦倚。 帘半起。 魂断斜阳里。 江南春尽,渺渺平桥水。 身在一天涯,问此恨、何时是已。 飞帆轻桨,催送莫愁来,歌舞地。 尊酒底。 不羡东邻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朗的午后,园林中的花朵上停歇着黄色的蜜蜂。 黄莺害怕游人惊扰,又躲到了绿色的柳树下。 曲折的池塘和小径,那里的草颜色比天蓝更绿,我疲倦地靠着栏杆。 窗帘半掩。 我在夕阳中黯然神伤。 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河水。 现在我身处天涯海角,不知道这种离别的痛楚何时才能结束。 快艇载着我前行,来到这个曾经歌舞升平的地方。 举起杯,心中没有羡慕别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园林:这里指花园。 2. 黄蜂尾:蜜蜂尾巴上的花粉。 3. 莺语:形容黄莺的叫声。 4. 曲池:曲折的水池。 5. 斜迳:斜斜的小径。 6. 草色:草的颜色。 7. 于蓝:比蓝色更深。 8. 帘半起:窗帘半开。 9. 魂断:情绪低落。 10. 平桥:平原上的桥梁。 11. 一天涯:形容相隔很远的地方。 12. 问此恨:询问这种遗憾的感觉。 13. 何时是已: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14. 飞帆轻桨:形容船儿快速航行。 15. 莫愁来:莫愁湖的到来。 16. 歌舞地:繁华热闹的地方。 17. 尊酒:喝酒庆祝。 18. 不羡东邻美:不羡慕东边邻居的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蓦山溪》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园林中晴天时的美丽景色。同时,通过对黄蜂、莺语、绿杨等元素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不羡东邻美”一句则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整首词风格清新,韵味悠长,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蓦山溪》是宋代词人方千里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6年前后,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词人方千里的一生中,他曾在南宋朝廷担任过侍从之职,后因战乱流寓江南一带。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在创作这首词时,既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那个时代,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的金国对宋朝虎视眈眈,边境战火不断;而国内则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方千里以词为武器,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在这首《蓦山溪》中,方千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故乡的美好风光。然而,他并未沉醉于这种美好之中,而是敏锐地察觉到了隐藏在美好背后的危机。词人在最后写道:“叹浮生何益,空自消沉。”这句话既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