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标题包含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纷纷忽降当元曾,著物轻明似月华。 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 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 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建勋(872年-952年),字致尧,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在唐朝末年,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漫天纷飞的雪花曾经降临在万物生灵之上,轻盈明亮如同月光般闪耀。它们像飘落的柳絮一般洒在台阶上,紧密地粘附在树枝和花朵上。远观雪景,宫殿的双阙矗立在千里之外,陡峭而峻峭;近看雪压下的山脉,蜿蜒曲折,显得十分巍峨。皇宫中的使者意外地到来,带来了皇帝的赐福,祝愿寺庙的老僧生活愉快。
去完善
释义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为五代诗人李建勋所作。以下是注释: 1. 元曾:元日的意思,指农历正月初一。 2. 著物:附着在物体上。这里指雪落在万物之上。 3. 轻明:轻盈明亮。这里形容雪的质地与颜色。 4. 月华:月光。这里用以比喻雪的光明如月光照耀大地。 5. 玉墀:宫殿前的石阶。 6. 散絮:飘落的棉絮。这里用来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7. 密黏:紧密粘连。 8. 宫树:皇宫里的树木。 9. 妨花:妨碍花朵生长。 10. 迥封:远处的景象仿佛被封冻住了。 11. 双阙:皇宫门前两侧的高台建筑。 12. 千寻峭:形容高耸入云的景色。 13. 冷压:寒冷的气压。 14. 万仞斜:形容山峦重叠,高低不平的景象。 15. 宁意:即宁息,安静的意思。 16. 中使:皇帝的使者。 17. 御题:皇帝题诗。 18. 老僧家:年老的僧人住所。这里指寺庙。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纷纷忽降当元曾,著物轻明似月华”中,“纷纷”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景象,“忽降”暗示了雪花的突然降临。“当元曾”意味着正值新年之际,这与题目中的“元日”相照应。“著物轻明似月华”则形容雪花轻盈明亮,如同月光照耀大地。这一联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新年第一场大雪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中,“狂洒玉墀初散絮”描述了雪花在宫殿前的台阶上漫天飞舞的景象,“密黏宫树未妨花”则刻画了雪花紧密地依附在宫苑的树木上,并未影响到花朵绽放。这两句通过对宫苑中雪景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元日大雪的美丽景色。 颈联“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中,“迥封双阙千寻峭”形象地描绘了被白雪覆盖的双阙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冷压南山万仞斜”则表现了雪山冷峻的气势。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衬托,突出了大雪后的山川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中,“宁意传来中使出”意味着皇帝派遣使者传达旨意,而“御题先赐老僧家”则表示皇帝将题字赏赐给寺庙中的高僧。这一联通过对皇帝与高僧互动的描绘,展示了皇帝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以及诗人对皇室礼遇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元日大雪中各种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皇室礼遇的赞美,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是唐朝诗人李建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的元日,即农历新年第一天。在这期间,大唐帝国正经历着晚唐时期的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局势一片混乱。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李建勋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元日的这一天登上高楼,看到大雪纷飞,眼前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安详的景象,心中却充满了感慨。他借用这首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他们在国家动乱之时,仍然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唐代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