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草堂奎章照磨林彦广惠酒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春日草堂奎章照磨林彦广惠酒二首 其二
柴门不起整十日,溪上春风来更迟。庭松自觉相忘我,野花不知开向谁。会须醅酒致元亮,祇用抱琴怀子期。所喜樊山古心在,相逢时许草堂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紧闭的木门已经十多天未开启,春天的风儿来得似乎有些迟。院子里的松树仿佛已忘记我的存在,野花也不知在为谁而盛开。是时候该邀请陶渊明共享美酒了,抱着古琴怀念钟子期也是件美事。值得高兴的是樊山的古风犹存,有朝一日或许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构建草堂。
去完善
释义
1. 柴门:指简陋的房舍。 2. 溪上:溪流旁边。 3. 庭松:庭院里的松树。 4. 相忘我:指松树忘记我的存在,即我没有注意松树。 5. 野花:野外生长的花朵。 6. 开向谁:指野花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独自开放。 7. 会须:必定要。 8. 醅酒:未过滤的酒。 9. 元亮:陶渊明的字。此处借指作者的朋友。 10. 祇用:只要。 11. 抱琴:抱着古琴。 12. 子期:钟子期的简称。相传他与伯牙是知音。这里指作者的另一位朋友。 13. 所喜:表示欣慰的事。 14. 樊山:位于湖北省襄樊市附近的一座山。 15. 古心:古代高洁志士的心性。 16. 草堂:作者自建的简易住所。 17. 资:资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林彦广在春日草堂共度时光的场景。诗中,“柴门不起整十日,溪上春风来更迟”一句,表现了春天的姗姗来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志趣。接下来,“庭松自觉相忘我,野花不知开向谁”两句,通过对庭院中的松树和盛开的花朵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不受干扰的生长规律,同时亦寓意着诗人在此间的孤独与宁静。 在诗篇的后半部分,诗人表示需要像陶渊明那样饮酒自乐,抱着古琴思念知音。诗人还提到樊山古心,这是一个寓含着文人墨客的高尚品德和执着追求的意象,表明他与林彦广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志趣。最后,“相逢时许草堂资”一句,则预示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在草堂相聚,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明成化年间,著名诗人王鉴创作了这首《春日草堂奎章照磨林彦广惠酒二首 其二》。此时他寓居北京,以翰林院修撰的身份参与编修国史。在这段时间里,他虽身处繁华的京城,心中却向往着田园生活,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在这首诗中,王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春日阳光下的草堂、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种美好的景象令他想起了与他有同样志趣的友人林彦广,于是他借这首诗表达了对他友情的珍视和对林彦广赠送美酒表示感激。 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致背后,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心态。他们在官场中奔波劳碌,渴望在理想化的田园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也是他们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压力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