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张贞居
句曲山人毛发古,苍龙为剑羽衣轻。道高不入方士格,海内惟闻外史名。石菌依稀丹气动,玉壶潋滟紫文生。孤山祠与楼居近,应傍梅花领鹤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句曲山人是位长满古老头发的人,他手里拿着一把用青龙锻造的剑,穿着轻盈的羽毛衣服。他的道德高尚得都不适合方士的门类了,在整个国家里只有对外史的名字有所耳闻。他的石头上的蘑菇显得恍恍惚惚,仿佛有丹药的气流动过;他的玉壶里荡漾着紫色的水波,像是有仙文的生机在滋生。这个孤山的祠堂离他的住所很近,大概是在梅花的旁边,伴随着鹤群的行动。
去完善
释义
《呈张贞居》注释如下:
1. 句曲山人:句曲山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用“句曲山人”来指代张贞居的道士身份。
2. 毛发古:形容张贞居的白发和白须,暗示他的年岁已高。
3. 苍龙为剑:苍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神之一,代表东方。这里用“苍龙为剑”来形容张贞居的宝剑,寓意他的道法高深。
4. 羽衣轻:羽衣,指神仙所穿的衣裳。这里用“羽衣轻”来形容张贞居的形象,表示他具有神仙般的风貌。
5. 道高不入方士格:方士,指从事炼丹、求仙等活动的人。这里用“道高不入方士格”来形容张贞居的道德高尚,不愿与一般的方士同流合污。
6. 海内惟闻外史名:外史,古代记载民间传说和神仙故事的书。这里用“海内惟闻外史名”来形容张贞居的名声远播,受到人们的敬仰。
7. 石菌依稀丹气动:石菌,即石花,一种生长在山间的植物。丹气,指道家修炼时产生的祥瑞之气。这里用“石菌依稀丹气动”来形容山中仙境般的景象。
8. 玉壶潋滟紫文生:玉壶,指用玉石制成的壶。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紫文,紫色花纹。这里用“玉壶潋滟紫文生”来形容张贞居居住环境的优美。
9. 孤山祠与楼居近:孤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的一座小山。祠,供奉祖先或神明的房屋。这里用“孤山祠与楼居近”来形容张贞居居住的地点。
10. 应傍梅花领鹤行:梅花,指梅树的花。鹤行,指仙鹤飞翔。这里用“应傍梅花领鹤行”来形容张贞居在梅花盛开的地方引领仙鹤前行,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用以表达对诗人张贞居的敬仰和赞誉。首先,“句曲山人毛发古”描绘了张贞居的气质脱俗、仪表不凡。而“苍龙为剑羽衣轻”则象征其才情横溢、学识渊博,使得他的诗歌如同利剑般犀利,又如同轻盈的羽衣飘逸。接下来,“道高不入方士格”意味着张贞居在品行和道德上超群出众,无法被世俗所局限。而后面的“海内惟闻外史名”则表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接下来的“石菌依稀丹气动”,通过石菌这一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张贞居作品的生动魅力。“玉壶潋滟紫文生”则以玉壶和紫文的意象展示了他文笔的精致和华美。至此,诗人的形象和精神得以鲜活地呈现出来。
最后两句“孤山祠与楼居近,应傍梅花领鹤行”,寓意张贞居身处繁华但能保持清高的品质,宛如梅花般凛然不屈,又如仙鹤般自由不羁。综上所述,本诗通过对张贞居外表、才华、品格及名声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卓越的诗人才子形象,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张贞居》这首诗为王鉴所作,创作于元朝晚期。这一时期,元朝政权渐趋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平静。
王鉴,字镜之,山东青州人,曾任元朝国史院编修。他因才学出众,受到朝廷重用,然而眼见国家日益衰落,深感无力回天,遂辞官回乡,寄情山水。在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中,王鉴结识了张贞居这位志趣相投的朋友,两人在闲暇时相互交流诗文,抒发胸臆。
在元朝晚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不满和无奈。这种情绪在王鉴的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首《呈张贞居》正是他在与张贞居共度田园时光时的感怀之作,抒发了诗人与挚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