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张无梦归天台

标题包含
送张无梦归天台
彤庭留不住,归忆旧山频。 世路都无念,心源养得真。 琼台栖树石,碧落应星辰。 几话蟠桃熟,罇前醉过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宫殿不能留下我,频频思念旧山的回忆。 世间的道路都不再挂念,内心深处的源动力让我保持真实。 琼华台的树木和石头相互依存,无尽的天空与星星相应生辉。 期待着蟠桃成熟的那一天,在酒杯前醉倒度过春日时光。
去完善
释义
《送张无梦归天台》注释: 1. 彤庭:指皇宫。彤,红色。 2. 旧山:指故乡的山。 3. 世路:指世俗之路。 4. 心源:佛教术语,指心性的本源。 5. 琼台:天台山的主峰,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6. 碧落:天空的别称。 7.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张无梦归天台”,诗中的“张无梦”是诗人苏为的朋友。诗人通过对张无梦归隐天台的描绘,表达了对他追求超脱、实现心灵自由的赞美。诗中提及的“彤庭”是指朝廷,暗示张无梦不愿留在繁华的官场,而选择回归故山。“世路都无念”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与淡然。接下来,诗人用“琼台”和“碧落”这两个形象来描绘天台的美景,以此祝愿张无梦在自然山水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诗的结尾则通过想象蟠桃盛宴的场景,表达对张无梦的美好祝愿,愿他在此般美景与挚友相伴下,忘却尘世的烦恼,沉醉于春天的美好之中。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深关切之情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张无梦归天台》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1037-1101)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082年,此时苏轼45岁,正值中年时期。他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但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北宋政治形势复杂,党派纷争激烈。苏轼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受到排挤,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杭州等地。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友人张无梦时的作品。张无梦是当时著名的道家学者,与苏轼交情甚好。他们在文学、哲学方面有很多共同语言,常常一起探讨人生哲理。这次离别是因为张无梦要返回故乡天台山,因此苏轼写下了这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