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花
宣城花叠嶂,楼前簇绮霞。
若非翠露陶潜柳,即是红藏小谢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宣城的美丽鲜花层层叠叠,楼房前面繁盛如锦绣般的晚霞。
如果这不是翠绿的露水滋养了陶渊明的柳树,那就是红色的花儿隐藏在小小的谢家庭院。
去完善
释义
1. 宣城:古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的古称。位于长江下游,为江南名城。
2. 花叠嶂:描述鲜花盛开的景象。
3. 簇绮霞:绮霞指的是美丽的彩霞,簇绮霞意为许多彩霞聚集在一起。
4. 若非:如果并非。
5. 翠露:翠绿的露水。
6. 陶潜柳:陶潜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因此以“陶潜柳”代表优美风景中的柳树。
7. 红藏:隐藏在红色之中的意思。
8. 小谢家:谢家,指东晋文学家谢灵运家族。这里的小谢家代指美丽的风景。
去完善
赏析
苏为的这首《宣城花》以细致的描绘手法和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句“宣城花叠嶂”通过比喻将花儿繁茂的景象比作连绵的山峦,突出了花朵繁多、茂盛的特点。接下来的“楼前簇绮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景象,楼前的花儿如同聚集在一起的色彩斑斓的霞光,给人一种绚烂而梦幻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若非翠露陶潜柳,即是红藏小谢家”是诗人对这一美景的设想。诗人想象这美景若非来源于那翠绿晶莹如露的陶潜柳树,就是来自于那隐藏于红色花瓣中的小谢家花园。这里诗人巧妙地将美景与古代著名的陶潜的柳树和小谢家的花园相联系,赋予了这首诗更为深远的意境和历史感。
整首诗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宣城花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将读者引入了对古代美好景色的向往和思考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为的《宣城花》是一首描绘宣城美景的诗篇。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759年,正值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此时,唐玄宗李隆基被其子李亨逼迫退位,唐朝的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诗人苏为,曾任宣城刺史,他在任期内关注民生,提倡文教,使得宣城成为繁荣的文化重镇。然而,由于战乱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完全实现,内心充满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宣城花》一诗,通过赞美宣城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诗中,苏为描绘了宣城的繁华景象,如“宣城花似锦,四季常开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他还通过对花卉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为卓越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期盼——渴望和平、繁荣的国家环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