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标题包含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辟书来几日,遂喜就嘉招。犹向风沙浅,非于甸服遥。 时平无探骑,秋静见盘雕。若遣关中使,烦君问寂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来信已几天了,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您的邀请。我所在的地区虽然仍有些许风沙,但与千里之外的关中之地的距离并不遥远。 如今四方平定,没有侦查骑兵的活动;秋天到来,万籁俱寂,可以看见天上的盘旋的老鹰。如果您派遣使者到关中,请帮我问候那里的朋友,因为他们或许正感到孤独和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辟书:征召的文书。这里指左协律被任命为京西从事的任命书。 2. 几日:指左协律收到辟书的几天内。 3. 嘉招:指好的邀请或招待。这里指曹松邀请左协律共事。 4. 犹向风沙浅:意指在边塞地区的风沙中,左协律的到来让人感觉亲切。 5. 非于甸服遥:甸服,古代九服之一,泛指地方行政区的最外圈。这里意思是左协律任职的地方离京城不是很远。 6. 时平无探骑:探骑,侦查骑兵。这里意思是时局平静,没有战争,不需要侦察兵。 7. 秋静见盘雕:盘雕,盘旋的鹰。这里描述秋天的宁静景象,鹰在高空盘旋。 8. 若遣关中使:若,如果。关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这里意思是指派使者前往关中地区。 9. 烦君问寂寥:烦,麻烦。君,指左协律。寂寥,形容孤独、寂静。这里意思是请左协律在关中地区询问那里的寂寞情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开篇“辟书来几日,遂喜就嘉招”中,诗人用“辟书”暗含士人追求的功名,表示友人的邀请来得正好。紧接着,“犹向风沙浅,非于甸服遥”两句赞美了京西环境的宁静和谐,同时传达出诗人与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脱离俗世的困扰。 接下来的“时平无探骑,秋静见盘雕”两句更是凸显了诗人和友人在和平年代感受到的安宁和惬意,他们沐浴在秋天的宁静中,欣赏着盘旋的高雕。这种远离纷扰、享受自然的状态无疑让诗人倍感舒适。 最后,“若遣关中使,烦君问寂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他嘱托友人若有机会到关中,替他问候家乡的朋友,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真挚的感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和友人在京西的美好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友谊、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战争的厌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是唐朝诗人曹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75年至904年之间,也就是唐朝末年,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时期,曹松作为一名文人,他的命运也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后来,他成为一名隐士,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完全脱离世俗,仍然关注着国家和社会的动荡。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也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曹松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走向了衰落。一方面,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民间的反叛势力也逐渐崛起,使得国家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松创作了这首《送左协律京西从事》,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