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至日呈詹司谏一首
消息盈虚理甚明,积阴尽处一阳生。
孤根莫厌风霜甚,昨夜春雷拆甲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稍等片刻,我立刻为您翻译。
这句话可以译为:“事物的盛衰和消长原理非常明了,在积聚的阴冷达到极点时,就会迎来新的阳气生发。孤独的根源不怕风霜的猛烈,因为昨夜的春雷已经响彻云霄,就像剥开甲壳的声音一样震撼人心。”
去完善
释义
1. 消息:指事物的消亡、生息,此处也寓指阴阳消长的道理。
2. 盈虚:即阴阳之消长。盈为满,表示阳气渐盛;虚为空,表示阴气渐衰。
3. 积阴:指连续的阴天。
4. 一阳生:语出《易经·复卦》,指冬至时节阳气开始萌动,象征事物的新生与希望。
5. 孤根:孤零零的植物茎秆,也可比喻诗人自己或同行者。
6. 莫厌:不要嫌弃。
7. 风霜:这里指寒冷的气候条件。
8. 春雷:春天的雷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9. 拆甲声:形容春天雷声如同战甲被拆分的声音,喻示力量的强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南至日呈詹司谏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在冬至这一天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一种期许。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喻指人事,富有哲理和深刻的寓意。
首句“消息盈虚理甚明”意指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是非常明显的,体现了天地间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自然法则。“消息盈虚”指的是各种事物的增减与盈满、空虚相互转换的过程,强调生活中必须遵循自然的变化规律。
第二句“积阴尽处一阳生”则指出在漫长寒冷的冬季结束之时,阳气会随之萌发,暗示人们在经历了困境之后,总会迎来新的希望和生机。这实际上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孤根莫厌风霜甚,昨夜春雷拆甲声”以具体的自然景观比喻人生的历程。这里的“孤根”可以理解为诗人自身或者他所关怀的对象。“莫厌风霜甚”传达出即使面临艰难困苦也要勇敢面对的信念。同时,“昨夜春雷拆甲声”则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代表着新生命的开始,意味着困难和挑战终将过去,美好的生活即将来临。
总体来看,整首诗充满哲学思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不仅寓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还展示出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南至日呈詹司谏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所作。王阮,字南卿,自号四留先生,婺州金华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孝宗时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以忧去。他生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对北方的金、元等政权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历史上称之为“南渡”或“建炎南渡”。王阮生活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他的政治态度和文学思想深受时代的影响。
这首诗是在冬至日(农历十一月)写的,此时南方的气候已经进入寒冷的季节,大自然开始休眠,人们也进入冬藏时期。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联想到国家的形势,表达出他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同时,这首诗也是王阮向好友詹司谏展示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希望自己能与他一起为国家的复兴尽一份力。他以冬至日的寒冷和寂静,比喻国家和民族正处于困难时期,需要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才能度过难关。这首诗既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又展示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见解和深厚功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