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天即事
东寺钟联西寺鸣,前村树末暝烟平。
天涯倦翼归无限,只有鸦飞自唤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方寺庙钟声响起,西方寺庙也随之共鸣,前面的村庄在暮色中树木和烟雾显得宁静平和。漂泊在外的人渴望回到遥远的故乡,但路途漫漫无法尽数,只有乌鸦飞来飞去呼唤自己的名字。
去完善
释义
"东寺钟联西寺鸣":东寺、西寺是指位于两地或相对方向的寺庙,这里指代距离较远的两个地点;钟是寺庙中的钟声,这里的"钟联西寺鸣"表示远方的两座寺庙的钟声相互呼应,共同传遍四野。
"前村树末暝烟平":前村是村庄的意思,与前一句的东寺、西寺相对应,描绘了更远处的乡村景象;树末是指树木的最末端部分,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树的繁茂和生长的范围;暝烟是指傍晚时分烟雾弥漫的景象,在这里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夜幕降临之时;平有宁静之意,结合整个句子来看,这里描述的是夜幕下的村庄,静谧而安详。
"天涯倦翼归无限":天涯指的是遥远的地方,暗示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在很远的地方;倦翼原指疲倦了的鸟翅膀,这里用来比喻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之人;归无限是表达诗人对归途无期的感慨。
"只有鸦飞自唤名":只有是说在这广大的天地间;鸦是一种鸟类,这里是描绘乌鸦在空中飞行的景象;自唤名指的是乌鸦在飞行过程中发出叫声,它的名字是通过自己的叫声被其他动物识别和称呼出来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暮天的景色,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述,展现了广阔天地间的苍茫与寂寞。首句“东寺钟联西寺鸣”点明地点,用钟声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突出了空间感。接下来“前村树末暝烟平”进一步描绘了远景,以烟雾缭绕、树木丛生的村庄为背景,使画面更加立体。
接下来的两句“天涯倦翼归无限,只有鸦飞自唤名”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倦翼自喻,表达了自身天涯漂泊、疲惫不堪的心境;同时通过“只有鸦飞自唤名”这一细节,暗示出在广袤的天空下,自己孤独无助的感受。这种情绪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天即事》是南宋诗人盛烈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暮色中的田园风光和人们忙碌的身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是在公元12世纪左右。
人生际遇:关于盛烈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较少。据推测,他可能是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人,或许担任过地方官职。他的诗作主要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观察暮色中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劳作的身影,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1127-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隐居田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田园之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些诗篇既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