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其七
控弦十万汉蕃兵,行鼓分屯细柳营。
白面元戎心似铁,不教羌骑近长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控弦十万汉蕃兵":这里“控弦”是指准备好弓箭的士兵,整句诗的意思是形容集结了十万人的汉族和蕃族士兵。
2. "行鼓分屯细柳营":这里的“行鼓”是行进中的战鼓,“分屯”是分散驻扎的意思,“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扎的地方,以纪律严明著称。这句诗描绘了士兵们在战鼓声中分散驻扎的场景。
3. "白面元戎心似铁":这里的“白面”指的是脸色白皙,“元戎”是对主将的尊称,“心似铁”表示主将意志坚定。这句诗表达了主将虽然脸色白皙但内心坚韧不屈的形象。
4. "不教羌骑近长城":这里的“羌骑”指的是少数民族骑兵,“长城”是我国古代防御工程的代表,这里象征国家的边境防线。这句诗表达出主将坚决不让少数民族骑兵靠近国家边境的决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政和二年(1112年),杨景在鄜延帅府大阅时所作的赞歌。诗中展现了军营的雄壮气势,表现出将士们的威严与威武。诗人通过细致地描绘各种场景、人物形象以及情感,传达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抗外敌的决心。首句“控弦十万汉蕃兵”形象地描绘了军容壮盛的场面,展现出边防要塞的军事力量。接下来的“行鼓分屯细柳营”则进一步表现了士兵们井然有序的训练状态。接下来的两句,杨景以赞美的口吻描述了主将贾公的形象,称颂其临危不惧,运筹帷幄的领导才能。同时以“白面元戎心似铁”表达了对主将坚毅精神的赞美。最后一句“不教羌骑近长城”是整首诗的核心,体现了诗人坚决捍卫国家疆土,誓死抵抗外敌侵略的信念。全诗用词精炼,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其七》,是南宋诗人杨景在公元1112年(宋徽宗政和二年)所作。杨景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知名文人,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因正直敢言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在那个时期,北宋政治腐化,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内外交困。
政和二年,杨景时任鄜延路经略使。此时正值金国入侵,边陲告急。杨景以重任在肩,积极筹备抵御外敌。他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参加了帅府的大阅兵,并当场赋诗一首献给主帅贾公。
诗歌表达了杨景誓死捍卫国家疆土的决心,以及为国效力、为民分忧的壮志豪情。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士大夫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往往选择挺身而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这首《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其七》正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