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其五
王畿诸将戍沙场,亦有家书寄雁行。
不说边庭征战苦,侍郎恩意似汾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边防的将领们守卫在战场上,也有家书通过大雁传递回家乡。他们不谈论边境战争的艰苦,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如同汾阳那样深厚的恩情。
去完善
释义
1. 王畿:周朝时期指京师周围千里的地方。在此处泛指国都附近地区。
2. 沙场:古代指战场,多指战争前线。
3. 雁行:大雁飞行的行列,此处引申为书信传递。
4. 边庭:边境。
5. 侍郎:古代官职名,指尚书省左右侍郎。在此处特指皇帝近臣。
6. 汾阳: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的汾河平原地区,唐代名将郭子仪封于汾阳郡,有“汾阳郡王”之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杨景在政和二年(1112年)写给鄜延帅府大阅的现场献给贾公的凯歌之一。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戍守边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的赞颂和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其中,“王畿诸将戍沙场,亦有家书寄雁行”两句表现了边疆战士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同时也透露了他们与家人间的深深思念之情。“不说边庭征战苦,侍郎恩意似汾阳”则体现了作者对于边疆战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他们生活状态的关切,更暗示了侍郎贾公对他们的关怀如同古代汾阳侯那样无微不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9年),时值契丹入侵边塞,北宋王朝为抗击外侮,加强国防建设。在此背景下,鄜延帅府(今陕西省富县)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阅兵活动。时任鄜延路经略使的贾公为此举办宴会招待官员。文人墨客们为颂扬盛事,纷纷赋诗作对。杨景也在此次宴会上即兴创作了《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其五》这首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