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日书怀
去年直北走风沙,今日江南事事讹。
转首不知春已去,闭门只觉树阴多。
青天有月徒惆怅,空谷无人绝笑歌。
极目中原天万里,野烟荒草几铜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还饱受北风吹拂的沙尘之地,今年已变身为江南柔美水乡,许多事物皆与以往不同。时间匆匆流转,春天已过却未能察觉;关上房门,感受到树木绿叶成荫。夜晚对着明亮的天空和明月,倍感惆怅;身处寂静山谷,心中感叹无人的空旷之地笑声和歌声都消失无踪。放眼看向遥远的中原大地,只见万里辽阔的天空和无尽的荒草野烟,曾经的繁荣景象仅剩下几座孤零零的铜驼像。

去完善
释义
1. 直北:指北方边境地区。
2. 风沙:指战乱的困扰。
3. 事事讹:事事发生变化。
4. 转首:回头。
5. 树阴:树木的阴影。
6. 青天有月徒惆怅:虽然天空中有明亮的月光,却让人倍感惆怅。
7. 空谷无人:形容人迹罕至的地方。
8. 极目:极目远望。
9.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
10. 天万里:辽阔的天空。
11. 野烟荒草:描述荒野的景象。
12. 铜驼:古代象征中国的物品,这里借指中原大地。

去完善
赏析
《四月十二日书怀》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王冕的一首表达个人抱负和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此诗借助于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对比,展示了在动荡的年代里作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波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联以“去年直北走风沙,今日江南事事讹”起句,形象地描述了作者生活的急剧变化,喻示着国家的动乱和社会的纷扰。诗人以一种清晰的对比,反映了去年还在战乱中奔波的自己,而今却身处在平静而复杂的江南社会。这里的“事事讹”既指民间传说之事,亦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迷茫与混乱。
颔联转向自然的描绘:“转首不知春已去,闭门只觉树阴多。”春天悄然离去,令人浑然不觉,而关上门户,只是感觉到树木投下的阴影越来越多。这一对偶句不仅寓含着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也巧妙地传达出作者隐居于世的孤独和无奈。
颈联:“青天有月徒惆怅,空谷无人绝笑歌。”尽管青天下有明亮的月光,但内心依然感到无尽的惆怅;空旷的山谷中虽然无人,却已经听不见欢快的笑声和歌声。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情绪,他渴望那些曾经的欢乐和笑声能够回归人间。
尾联:“极目中原天万里,野烟荒草几铜驼。”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的中原大地,只见遥远的天际下,无尽的荒野中只有几只孤独的铜驼。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希望和平繁荣到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月十二日书怀》是元代著名文人王冕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晚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357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元末明初的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段时间里,王冕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本是一位农民,后来因为家贫而放弃农耕,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很多名人的赞赏,但也因此受到了贵族阶层的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社会的黑暗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正义的追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冕创作了这首《四月十二日书怀》。诗中以四月的桃花、梨花等自然景象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在这乱世中的无奈和挣扎,以及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