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
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皇家的台阶上进行了激烈的考试,最后赢得了好成绩和荣誉。圣上欢迎新的进士们,民众期待他们成为好官。住所周围鲜花盛开,环境优美,仿佛是城市间的田园生活。只希望能忠诚孝顺,服务人民,而不是忙碌奔波,辜负了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丹墀:宫殿前的台阶,这里代指朝廷。
2. 五色春:五色,五彩斑斓;春,春天,这里指新科进士的名单公布在春天的科举考试中。
3. 圣上:皇帝。
4. 江花:盛开的花朵,这里借指美好的事物。
5. 厅事:办公厅或办公处所。
6. 野趣真:自然乐趣真实丰富。
7. 役风尘:比喻为政辛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王冕在送友人王克敏去安丰做录事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王克敏殿试成功、考中进士的荣耀时刻,同时也寄托了对他在地方上任官为民的美好期许。诗人借用“江花绕屋”和“烟树连城”的景观描写,暗示友人在远离尘嚣的地方能领略到人间真实的美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王克敏能够忠诚地为人民服务的祝愿,希望他能在任职期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为了名利奔波劳碌。整首诗流露出对友人的诚挚关怀和对地方治理的期望,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崇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345年左右,正值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对前程充满担忧。
王冕在此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坎坷。他出身贫寒,曾靠卖画为生,后来被荐为奉议大夫、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但因直言敢谏而遭到排挤,最后辞官回乡,以耕种为生。这种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元代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在这个背景下,王冕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中,他通过对友人王克敏即将赴任的安慰和鼓励,表达了对自己和国家未来的期许和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