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莒茶宴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翠绿的竹子下品茗闲聊,已胜于与道士饮美酒。
洗净尘世的忧虑却难掩兴致盎然,听到一棵树上的蝉鸣和一片渐渐西沉的夕阳。

去完善
释义
1. 赵莒:字季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2. 竹下:此处指竹林之下。
3. 忘言:无法用言语形容,形容非常愉悦的心境。
4. 对紫茶:紫茶,一种茶叶品种,色泽紫黑,香气高长,滋味鲜爽。
5. 全胜:远远超过。
6. 羽客:指道教中的仙人。
7. 醉流霞:流霞,传说中神仙饮用的美酒。这里形容喝醉酒的情景。
8. 尘心洗尽:洗尽尘心,指在品茶的过程中忘却世俗烦恼。
9. 兴难尽:兴致仍然很高,难以消退。
10. 一树蝉声:指夏日蝉鸣的景象。
11. 片影斜: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与赵莒茶宴》中,钱起以诗的形式描绘了茶宴的场景和氛围。首句“竹下忘言对紫茶”描述了在竹林之下与友人共享品茗之趣的情景,忘却了尘世烦忧,专注于品尝茶的美妙滋味。次句“全胜羽客醉流霞”则将品茗的乐趣与酒徒的沉醉进行对比,突显了茶的清静和美好。
接下来,第三句“尘心洗尽兴难尽”写出了茶宴带给人们的内心净化和愉悦体验。饮茶时心灵得到洗涤,世俗杂念逐渐消散,但人们对生活的兴致依然不减。最后一句“一树蝉声片影斜”则以蝉鸣和日落的景象为背景,进一步营造出静谧、宁和的氛围,让人沉浸在美好的品茗时光之中。
整首诗从品茗的角度出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茶艺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渴望心灵解脱和回归自然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赵莒茶宴》是唐代诗人钱起在安史之乱后,于贞元年间创作的一首诗。钱起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在他成年后的日子并不太平,安史之乱爆发,他的家乡饱受战乱之苦。这使得他对和平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慨。
在这段时期,钱起结识了赵莒,两人志趣相投,常常一起品茗畅谈。在一次茶宴上,钱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品茗畅谈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当下生活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对于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