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迷茫的雾气中失去了楼台,月光也显得朦胧不清。我一直在寻找那桃花源却总也找不到。独自在这寂静的小屋里忍受着寒冷的春光,而夕阳西下的时刻却传来杜鹃悲切的叫声。
千里之外的你送来了梅花的香信,还有一封用鱼传递的书信,这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无尽的离愁。幸运的是郴江河依然围绕着郴山流淌,可是它究竟是为了谁而流向了潇湘呢?

去完善
释义
1. 郴州:地名,位于湖南省东南部。
2. 楼台:楼阁和台榭。
3. 津渡:渡口。
4. 桃源:指桃花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世界。
5. 可堪:表示难以忍受。
6. 孤馆:孤单的旅馆。
7. 杜鹃:鸟名,相传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所以古人常用它来表达思乡之情。
8. 驿寄梅花:通过驿站寄来的梅花。这里是指友人的问候。
9. 鱼传尺素:古代传说鱼能传递书信,这里的“鱼”代指书信。
10. 砌成:累积的意思。
11. 郴江:郴县的江,这里代指郴县。
12. 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潇湘,是湖南的重要水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匠心。开篇写迷雾中的楼台、月光下的渡口和无法寻觅的桃花源,营造出一种迷茫而哀愁的氛围。接着,“可堪”一句表达了词人在孤独的旅馆中度过的寒冷春天,以及听到杜鹃悲鸣时夕阳西沉的景象,更显孤独与无助。之后,提及远方的亲朋好友寄来的信件,却无法消除心中的忧伤。最后,词人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结束全词,蕴含了深深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词以婉约的词风、细腻的描绘、丰富的内涵,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北宋文学家、诗人秦观在公元1098年被贬谪至郴州旅舍时所创作的一首词。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政坛的高位跌入低谷,被朝廷疏远并流放到郴州。此时的秦观已年近半百,面对世事无常和政治迫害,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无奈。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政治氛围也颇为紧张。宋哲宗在位期间,新旧两派政治势力争斗激烈。新党推行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而旧党则主张维护传统,尊重士族的利益。秦观作为旧党的一员,因其政见不合新党,最终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这种背景下,秦观通过《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表达了对被贬谪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等诗句描绘了郴州旅舍周围的环境,反映了他在流放生活中孤独迷茫的心境。同时,他也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等典故,传达了亲朋好友对他的关心和思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品质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