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拂面时光渐长,雨后芳草映衬着夕阳。杏花飘落,泥土中留下了燕子遗留的香粉,美丽的女子因困倦而稍显憔悴。
宝篆烟消龙凤指室内宝物消失,描绘出一幅云雾笼罩下的潇湘景色。夜晚寒凉,薄薄的衣裳抵挡不住寒冷,不禁让人陷入无尽的思绪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春风。
2. 吹柳:指春风吹拂柳条。
3. 日初长:春天白天变长的意思。
4. 雨余:雨后。
5. 芳草:泛指春草。
6. 斜阳:傍晚的太阳。
7. 杏花:杏树的花,这里代指春天。
8. 零落:凋谢。
9. 燕泥:燕子筑巢时衔来的泥土。
10. 红妆:女子的盛装,这里指美女。
11. 宝篆:一种高级的香。
12. 烟消:烟雾消散。
13. 龙凤:凤凰与龙,指贵重的物品。
14. 画屏:有画装饰的屏风。
15. 云锁:云雾笼罩。
16.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省境内,这里指湖南。
17. 微透:稍稍露出。
18. 罗裳:丝质的下衣。
19. 思量:思考。

去完善
赏析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首句“东风吹柳日初长”借春风拂柳、阳光明媚的场景,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次句“雨余芳草斜阳”则描述了春雨过后,草地上的阳光斜照,展现出春天的温馨与宁静。紧接着的“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则是描写杏花凋零,燕子衔泥筑巢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逝去和生命的轮回。
下阙中的“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则以香烟袅袅和屏风上的云雾图案为衬托,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的“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则在寒冷夜晚的背景下,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人世的悲欢离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094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哲宗时期。在这期间,秦观因参与新旧党争而多次被贬谪,生活坎坷,心情抑郁。
在这个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与衰落的交替期。一方面,宋哲宗在位时励精图治,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秦观作为一个敏感的文人,深感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在这种背景下,秦观创作了这首《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词中以东风吹柳、日光初照的景象,描绘出春天的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