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太白楼

标题包含
登太白楼
翠螺山前江水清,采石矶上山烟横。 王孙一去无消息,万古江山空复情。 忆昔星精初破梦,天上神官亲抱送。 暂令金宿歇光芒,要使人间识麟凤。 一朝名字闻金阙,狂歌痛饮君王侧。 题诗不识高将军,一曲清平留不得。 浔阳白日风翻波,夜郎宵雨瘴烟过。 到处天涯感流落,逢场啸傲从讥诃。 归来偶过青山趾,牛渚茫茫月如水。 两浆船头著锦袍,醉吟百尺沧波里。 船在江心月在天,江妃月姊斗婵娟。 翻身一跃骑鲸去,长庚炯炯光依然。 至今明月清风夜,疑有笙鹤来山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螺山的江水清澈,而采石矶则被山烟笼罩。高贵的王子离开了,从此再无音讯,那万古的江山也只留下深情。回想当初,星辰如神祇般降临人间,他们亲自送来礼物。为了让人们见识到珍贵的麒麟与凤凰,他们暂时让星星黯淡。当他们的名声传到了天上时,他们在君王面前欢歌痛饮。当他们写诗时,却未注意到高将军的存在,因此他们的诗歌没能流传下来。 从浔阳的白日,到夜郎的瘴气,他们流浪的天涯无处不是家。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无惧嘲讽,尽情啸傲。一次偶然,他们路过青山下的牛渚,月光如水,一切如梦。在船上,他们身着锦袍,饮酒赋诗,歌声回荡在水面上。月亮挂在天空,江妃与月姊在夜空中争艳。突然,他们像骑鲸一样翻身上船,月光仍然明亮。至今在明月清风的夜晚,人们仍能听到来自山巅的笙鹤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翠螺山:位于江苏宜兴南部,又称南山,是观赏长江的佳地。 2.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南京以上长江三矶之首,因唐诗人李白于此跳江捉月而死,后人立"太白祠"以示纪念。 3. 王孙:此处指李白。 4. 金宿:即太白金星。 5. 星精:星神的精气,这里是指李白。 6. 高将军:指高力士,唐玄宗时著名宦官。 7. 清平调:李白的组诗之一。 8.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9. 夜郎:古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一带。 10. 牛渚:即采石矶附近。 11. 两浆船头著锦袍:指明太祖朱元璋曾在采石矶渡过长江。 12. 百尺沧波:意指水面宽阔。 13. 江妃月姊:传说中江神和月神。 14. 骑鲸:指李白已逝。 15. 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 16. 笙鹤:指神仙降临的传说。
去完善
赏析
《登太白楼》是明代诗人王恕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太白楼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李白深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首联“翠螺山前江水清,采石矶上山烟横”,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太白楼的壮丽景观。翠螺山前的江水清澈,采石矶上的山烟缭绕,为下文铺垫了浓厚的诗意氛围。 颔联“王孙一去无消息,万古江山空复情”,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离去的无限哀思。王孙即指李白,他的离去使万古江山失色,表现了作者对李白的深深敬仰之情。 颈联“忆昔星精初破梦,天上神官亲抱送”,回忆了李白初入宫廷时的辉煌时刻。星精是指李白,他如同天上的神官,受到了皇帝的亲自接待。 “暂令金宿歇光芒,要使人间识麟凤”,表达了皇帝希望李白能在民间留下美名的心愿。金宿是星宿的象征,麟凤则是瑞兽和凤凰的寓意,代表着皇帝对李白的期望。 “一朝名字闻金阙,狂歌痛饮君王侧”,描述了李白在皇宫中的生活场景。他虽然受到皇帝的宠爱,但仍保持着狂放不羁的性格。 “题诗不识高将军,一曲清平留不得”,讲述了李白与高力士的冲突。李白在诗中讽刺高力士,最终导致自己被逐出宫廷。 “浔阳白日风翻波,夜郎宵雨瘴烟过”,描述了李白流离失所的生活经历。他曾游历全国各地,历经磨难,但依然保持豪放不羁的个性。 “到处天涯感流落,逢场啸傲从讥诃”,表现了李白面对困境时的心态。他在流浪生活中,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即使被人讥讽,也能泰然处之。 “归来偶过青山趾,牛渚茫茫月如水”,描写了李白晚年归隐山林的场景。他回到故乡,过着平静的生活,享受着月光如水的宁静夜晚。 “两浆船头著锦袍,醉吟百尺沧波里”,展现了李白饮酒作诗的潇洒形象。他身着锦袍,站在船头,醉意朦胧地吟唱着诗篇,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船在江心月在天,江妃月姊斗婵娟”,表达了李白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与江妃、月姊共同嬉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翻身一跃骑鲸去,长庚炯炯光依然”,象征了李白离世后的永恒光辉。他虽然离开了尘世,但他的才华和精神却永远照耀着后人。 尾联“至今明月清风夜,疑有笙鹤来山巅”,表达了人们对李白无尽的怀念之情。在明月清风的夜晚,人们仿佛能听到李白悠扬的诗篇在山巅回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太白楼》是明朝诗人王恕在嘉靖年间创作的一首诗歌。此时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权更迭频繁。王恕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在官场任职多年,深知国家治理之艰辛。他在这首诗歌中,通过描绘自己登上太白楼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诗中的“太白”是指唐朝诗人李白,他曾在南京栖霞山的一座楼台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登金陵凤凰台》。王恕以李白为榜样,借《登太白楼》一诗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在他生活的嘉靖年间,宦官权力逐渐膨胀,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加剧。这些社会现象使王恕深感忧虑,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对李白的敬仰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为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关注现实、心系民生的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