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牧牛词

标题包含
牧牛词
童儿长成何所求,农家职守惟牧牛。春风著物百草长,驱牛啮草来沙洲。童知牛性不择草,遇丰茸处俱堪留。乘闲好弄三孔笛,绿杨影里声悠悠。天上日车休轣辘,少待吾牛饱其腹。牛得饱兮安吾心,牛不饱兮愧吾牧。不施鞭朴牛驯扰,顺牛之性无机巧。牛蹄行,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高下陂陀任所之,牛日服兮牛不知。呜呼司牧尽如此,人间那受饥寒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孩童长大有何追求?农村生活只需放牧耕牛。春风吹拂万物生长,赶着牛群到沙洲啃食青草。孩子们了解牛的习性不挑食草,碰到繁茂的地方都会停留。闲暇时吹奏三孔笛子,绿杨树下声音悠扬。天上的太阳慢慢落下,稍等片刻让牛吃饱肚子。牛吃饱了我就安心,牛没吃饱我愧对这份差事。不给牛儿抽打,它们就会乖乖的,顺着牛的性情不耍小聪明。牛蹄行走,牛尾摇摆,背上有悠然自在的小鸟。高低不平的坡地随意走,牛每天都走却不知疲倦。哎呀,如果所有牧民都这样负责,人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饥饿与寒冷了!
去完善
释义
1. 童儿:指儿童,这里指牧童。 2. 长成:长大成人。 3. 农家职守:农家的职责。 4. 惟:只有。 5. 著物:作用于物体,这里是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6. 百草长:各种各样的草都生长出来了。 7. 驱牛啮草:赶着牛去吃草。 8. 沙洲:沙滩上的陆地。 9. 童知牛性:小孩子了解牛的习性。 10. 不择草:不挑食。 11. 丰茸处:茂盛的地方。 12. 俱堪留:都可以留下吃草。 13. 乘闲:趁着空闲。 14. 三孔笛:三个洞的笛子。 15. 悠悠:悠扬的样子。 16. 日车:太阳。 17. 休轣辘:不要忙碌奔波。 18. 少待:稍微等一下。 19. 安吾心:让我心安。 20. 无机巧:没有技巧。 21. 高下陂陀:高低不平的地方。 22. 任所之:任由它去。 23. 牛日服兮:牛每天都在吃草。 24. 那受饥寒死:怎能忍受饥饿和寒冷导致的死亡。
去完善
赏析
《牧牛词》是明朝诗人王恕以“牧牛”为题材创作的一首诗。该诗表达了农家的田园生活和牧牛的劳动场景,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牧童、春草、牛群以及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塑造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田园风光图。 首先,诗歌开头“童儿长成何所求,农家职守惟牧牛”,交代了农民在成长过程中主要的职责就是放牧耕牛,这是农耕社会中的重要劳动方式之一。同时,诗人使用“长成”和“何所求”两个词语,既表现出儿童成长的必然过程,又引导读者思考农村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愿望。 接着,“春风著物百草长,驱牛啮草来沙洲”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在此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写。随后,诗人用“童知牛性不择草,遇丰茸处俱堪留”表现了牧童了解牛的习性,给牛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这也暗示了人与牛的默契和谐。 而“乘闲好弄三孔笛,绿杨影里声悠悠”则表现出了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在劳作之余,吹奏着悠扬的笛声,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宁静的田园生活。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天上日车休轣辘,少待吾牛饱其腹。牛得饱兮安吾心,牛不饱兮愧吾牧”部分,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耕牛的关爱之情。他把太阳比喻成“日车”,即告诉读者太阳运行不停,意味着时光飞逝,同时也提示大家要珍惜光阴。他希望耕牛吃饱喝足,以此获得内心的安宁,反之则会感到愧疚。由此可见,诗人关心动植物的生长,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而后面的“不施鞭朴牛驯扰,顺牛之性无机巧。牛蹄行,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高下陂陀任所之,牛日服兮牛不知”更强调了尊重动物个性、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在诗人看来,只有不过分干涉牛的习性,才能让它们更加顺从地参与劳动。“牛蹄行,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描述了牛在田间悠闲行走的场景,并凸显了诗人对牛群的细致观察。最后两句“高下陂陀任所之,牛日服兮牛不知”则传达了诗人的哲理观念:牛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自我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实现却并不被牛本身所察觉。这种观点富有深刻的人生启示。 综上所述,整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和谐、美好与宁静的田园世界,赞美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诗人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人道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牧牛词》是明朝诗人王恕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后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农耕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描绘乡村风光和农民生活的诗篇。 王恕在明朝时期担任地方官员,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体恤百姓,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王恕也时常投身于田园生活,与农民一起劳作,感受农村的宁静与美好。这样的经历使得他能够深入地了解农村生活,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厚生活气息的诗歌作品。 在《牧牛词》中,王恕通过描绘放牧的场景,展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诗中提到的“黄犊”、“牧童”、“炊烟”等元素,都是明朝农村生活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农村景象,以及农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此外,诗歌还传达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总的来说,《牧牛词》是明朝时期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田园诗歌,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